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明亡于东林 (第2/2页)
必乱! 所以说,明亡于东林是一点毛病也没有! 不光是南明时期的党争,使得大明失去了构建江北防线的最佳时机。 他们祸乱国家,更多的是在崇祯年间。 东林和阉党之争,说白了就是大明朝持续了二百多年的南北之争! 东林代表的是江南士绅和商贾的利益,阉党是北方各党派的联合,代表的是北方士绅和商贾的利益。 在崇祯朝,东林得势,阉党被打压的惨不忍睹。 东林得势了,自然要维护江南士绅和商贾的利益,所以崇祯年间大明能在江南收到的赋税是越来越少。 大批大批的江南士人肆无忌惮的,拖欠本就不多的赋税。 但是,大明又是赈灾,又是剿寇,又是御虏,花费可是不少。 所以,本就受灾严重的北方倒霉了,阉党在朝堂上被打压,说不上什么话。 如此一来三饷加派,各种苛捐杂税不断。 逼的原本很多能活下去的百姓做了流民,然后又变成了流寇,成为了覆灭大明王朝的主力军。 明眼人都知道,明末这种情况,如果崇祯皇帝能对江南士绅和商贾科以重税,然后废除北方的三饷和加派。 全力赈济北方受灾民众,绞杀流寇,抵御建奴。 说白了也就是用江南的钱,来救北方。 那样一来的话,大明说不定还有救。 可是呢? 现在大明朝堂上说了算的是东林党人啊,他们怎么可能让崇祯去收江南的税。 无奈之下,大明只能继续对北方加派三饷,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样下去,只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被逼的造反啊! 可是,等崇祯皇帝体悟到这点的时候,闯王……哦不对,是大顺永昌皇帝已经杀进北京城了! 谁敢说大明不是亡于东林? 刘易感叹完东林不是个东西,但随即就将此事抛到了脑后,他又不是大明忠良。 这天下越乱,他这种野心之辈才越有机会啊! 刘易回到自己的书房,没多时,便有一个亲兵送了一封信过来。 刘易打开信封看了起来。 信是罗汝才写来的,刘易前段时间鼓动他去介休杀大户,但罗汝才对此表示疑虑。 介休还在太原更南边点,他现在在忻州,想要杀去介休有点远,还要路过太原。 而太原附近驻扎有朝廷的重兵,实在是有点危险。 就写信回来委婉的拒绝刘易。 刘易看完信,嘴角抽了抽。 心中明了,罗汝才这是嫌利益不够,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处,他凭什么听刘易的? 虽然刘易知道介休的八大汉jianian有钱,但罗汝才不知道啊,即便刘易已经在信中说明了原由,并且标注介休的晋商有钱,大大的有钱。 罗汝才也不相信,他怎么知道刘易是不是骗他? 万一白跑一趟呢? 万一介休是刘易和朝廷联手做的局要坑他罗汝才呢? 自称曹cao的罗汝才jianian猾的很,才不相信刘易的话。 没有足够的,马上就能拿到手的利益,他罗汝才才不动弹呢! 并且,在信的最后末尾,罗汝才还“委婉”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缺盔甲了。 刘易嘴角抽搐,他自带罗汝才这是什么意思,想从刘易这里再搞一批盔甲。 但是,刘易却是暂时拿不出盔甲卖给罗汝才了。 昭武军最近在迅速扩军,兵员总数已经超过了三千,奔着四千大关去了,并且看样子在代州范围内还能挑出不少的合格兵员。 现在刘易不缺钱粮,短时间内,昭武军的规模肯定会迎来一个大爆发。 他正是需要甲胄兵器装备昭武军的时候,怎么可能在这时候卖甲胄? 如果昭武军兵工厂产量有剩余的话,处于利益考虑,刘易不介意出售一部分质量不好的残次品。 嗯,也就是所谓的外售型甲胄,高价卖给罗汝才。 但不是现在! 接下来几日,就在刘易在是继续劝说罗汝才出兵介休,还是干脆自己带兵去做之间来回摇摆之间渡过。 只是没想到,几日后一个另刘易意想不到的人,却是再次来拜会他。 “杨通判怎么又来我这里了?” 刘易似笑非笑的看着堂下的杨振。 他以为自己上次已经把杨振和洪承畴给得罪死了,没想到杨振却是又来拜会他了。 他是真没想到! 现在刘易很好奇杨振的心理活动,怎么,他就不怕刘易弄死他吗? 杨振深呼吸几口之后说道。 “卑职来传达洪督军令!刘参将请接令吧!” 刘易没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杨振。 杨振强顶着压力说道。 “洪督传令,限令刘易所部即刻出兵牵制曹贼罗汝才,配合临洮总兵曹文诏围剿曹贼所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