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五章 年号宣统 (第1/1页)
明末草头王第三百二十五章年号宣统所有人都将目光看向了皇太极! 他们想要知道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想的! 现在,西征两票,南征两票。 究竟满洲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就要看皇太极的了。 皇太极扫视了四周一圈,开口说道。 “本汗的意见是南征。” 终于,皇太极下定了决心,决定还是先南征用南征所得的战利品,安抚住蒙古诸部王公。 代善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忽然间就变得十分的深,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好似被抽走了一截。 他想要西征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报仇,但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出来的结果,是不容动摇的。 最后他也只能是失望的摇摇头! 皇太极没在意代善,而是接着开口说道。 “不过,在南征之前,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诸人都将目光看向了皇太极,不知道他此言何意。 皇太极扫视一圈开口说道。 “额哲来降了!” “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率领其残部,向我大金归降了。” “为了表示诚意,还献上了大元天子的法架,卤薄,以及传!国!玉!玺!” 皇太极最后四个字咬字极重,目光灼灼。 其实额哲之所以投降建奴,和刘易也不无关系。 刘易在大同城外,全歼了林丹汗率领入寇山西的蒙古骑兵。 直接打掉了当时的林丹汗所部的大半青壮! 对于早已被建奴重创的林丹汗所部来说,实在是不可承受之痛。 当年冬天,林丹汗所部冻死了数千老人妇女儿童。 额哲实在是熬不住了,也不敢入关去劫掠,生怕步了自己老爹林丹汗的后尘。 所以,便干脆降了建奴! 说话间,他命人拿上来一个托盘,托盘上摆着一块四寸见方的物件,物件上还盖着一块红色绒布。 一道道目光全部看向了那个托盘! 皇太极接过托盘,掀开红绒布,一块玉玺静静的躺在托盘上。 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一角缺失由黄金补齐。 其上篆刻着八大大篆字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便是额哲所献之物!” 皇太极眼神里满是欲望。 至于说这东西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呵呵,压根就不重要。 世人只知道,传国玉玺在南宋灭亡之后,最后是落在大元手上的。 明太祖北伐收复燕云之后,传国玉玺却是不知所踪。 而现在,黄金家族后裔为大金献上了传国玉玺。 事情的脉络捋的通! 只要不存在逻辑上的问题,完全说得过去。 就算是额哲献上来的只是块石头,皇太极也承认是传国玉玺。 因为传国玉玺所代表的是天命! 而对于想要入关,入主中原的大金来说,天命实在是太重要了! 豪格见此,不顾屁股上的剧痛,噗通一声跪在皇太极面前说道。 “父汗得此重宝,定是有天命在身!” “儿臣请父汗……不对,是请皇上顺应天命,登基称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豪格的额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态度十分的诚恳。 一旁的阿济格见此,也是噗通跪在了地上,开口说道。 “请皇上顺应天命,登基称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见此,不管愿不愿意,纷纷跪地磕头道。 “请大汗登基称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 万岁的声音响彻整个建奴大营,所有人都跪了下来,口呼万岁。 皇太极忍不住发出一连串的朗笑声,高声说道。 “哈哈哈,好!好!好!” “既然如此,那本汗便顺应人心和天命,登基称帝,做这个皇上吧!”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一声声万岁声响彻整个北京城外。 大明崇德元年四月十一日,建奴虏酋皇太极在北京城外登基称帝。 国号大清,年号宣统! 其实皇太极想要的年号是崇德来着,但是,被福王抢去了,他只能用上了自己第二满意的年号。 宣统! …… 皇太极登基称帝的消息很快便自北直隶传了开来。 刘易在半个月后便得到了皇太极登基称帝的消息,然后在他看到皇太极的年号之后,差点没忍不住笑出声来。 宣统…… 这年号好像是溥仪那倒霉孩子的吧? 还是满清的最后一个年号。 皇太极用上倒是正好,反正刘易也不会允许满清再出第二个皇帝了。 并且,得到皇太极登基称帝消息的还不止是刘易,罗汝才,李自成,以及南京那边都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应对。 罗汝才是在拿下宿迁之后,得到了皇太极称帝,大清建国的消息。 正准备进攻淮安的他,因为担忧建奴会在皇太极称帝之后即刻南侵,便迅速自宿迁回师临清城。 并且沿着运河沿线,设立层层防线,准备层层抵抗建奴的兵峰。 罗汝才没信心在山东能够挡住建奴的兵峰,提前便做顺着运河南下的准备。 李自成则只是惊诧了一下,来了一句建奴也能当皇帝? 便没有下文了。 陕西全境被他拿下,他正是需要巩固地方,发展实力的时候,可没时间去关注小小的建奴。 在他看来,能被建奴杀进关去,完全就是朝廷无能导致的。 否则建奴本族去去几十万人口,如何能入的了关? 南京那边的反应却是要激烈的多,一个个东林君子们展现出了什么叫做嘴炮报国,什么叫做义愤填膺。 不断的在公开场合引经据典的痛骂虏酋皇太极,甚至还写文章通行天下的喝骂皇太极的大逆不道。 郑芝龙也是得知了建奴入关,皇太极建国大清,登基称帝的消息。 不过,他并不是很重视。 看完之后便将情报放在了一旁。 他郑家的根基在海上,就算是建奴入关,又能耐他何? …… 刘易返回了太原城,这一日他正在军营中处理军务,刘老爷身边伺候的侍女来到他这边说道。 “少爷,老爷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重要的客人来访。” 刘易跟着侍女,便来到了会客厅。 会客厅里,刘老爷坐在首位上,客位上坐着两个人。 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朽,一个是面色苍白看起来身体并不是很好的中年。 刘易迈步走了进来,三道目光同时看向了他。 刘易笑着开口询问道。 “父亲,究竟来的是什么贵客,您竟然刻意将我从军营中叫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