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三章让许少民头疼去,李开河的处境  (第2/2页)
俊平笑道。    “说吧,找我什么事?我知道你小子,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之前和你说过,我那边准备建酒楼,还有我们公司也要建办公室和宿舍楼,过来就是提醒一下李哥。    最近钢筋,给我留着点。”    “行,早就给你预备好了。    你什么时候要,一个电话,我这边安排人给你送到地方。”李开河豪爽的说道。    钢筋的事,张俊平之前就和李开河谈好的,作为交换条件,张俊平帮他从鹤岗以及周边调了三十万吨焦煤。    只是张俊平用量比较大,所以才过来打个招呼。    李开河也是个讲究人,提前就把量给留了出来。    国内改革开放了,各地都在搞建设,钢筋用量剧增,可是产量却没有变化。    很多时候,你拿着物资局的批条,也不一定能够领到物资。    因为,批条也分级别,局长签字的批条,科长签字的批条,效果是不一样的。    “兄弟,前段时间大领导来厂里视察,说是要引进国外的轧钢机,提高产能。    可是后来又没了动静,我打听了一下,说是今年的外汇额度用完了。    除非是特别紧急的情况,不然上面不批。    你说说,这才几月份,这外汇额度就用完了。”李开河摇头叹息道。    李开河说的外汇额度指的是外汇预算。    每年都会有预算,去年赚了多少外汇,今年花多少,都花到什么地方去。    这个都是有预算的。    “国家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这外汇花的肯定快。    去年咱们的外汇收支就是赤字,今年依然不乐观。    所以,国家也难啊!”张俊平笑着安慰了一句。    国家外汇需求越大,他的功劳就越大。    艺术品公司就越受重视。    “我知道,就是和你唠叨唠叨。    你不知道,我一天天的不知道接多少电话,都是领导的电话,全都是要钢材的。”李开河也是被各种关系户给折磨不轻,才和张俊平发泄几句。    “李哥,我理解,换谁在你这个位置上都不好受!    你现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相信上面的领导都看在眼里。”张俊平只能这么安慰李开河。    李开河这个人,虽然有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的领导能力还是很强的。    据说在大风年代,轧钢厂是受到冲击最小的工厂,生产量一直都没有怎么减少。    “我听到消息,轧钢厂要和钢厂合并,成立什么钢铁集团公司。”    “李哥,你这个消息应该是真的,只是什么时候合并,这个我估计上面的领导还在考虑。”    合并是未来的大趋势,首钢集团就是通过合并整合组建的钢铁集团。    “不过,就算是整合,李哥你这边最多就是个常务副总经理。    总经理,肯定没戏!”张俊平又给李开河泼了一盆冷水。    他知道,李开河刚才说这个消息的目的,就是对董事长总经理这个位置有些想法。    可惜,李开河出身不正,没被拿下去,已经说明他手段惊人了。    再想进一步,比登天还难。    有些时候,你不认命是不行的。    江湖上有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李开河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大风年代上位,虽然这些年做了不少的贡献,可依然不能抹去他是大风年代上位这个事实。    不去惦记董事长总经理的位置,也许上面的领导念在他这些年的功劳的份上,放他一马。    继续担任轧钢厂厂长,兼任常务副总经理。    真要是铁了心去争取那个位置,恐怕连基本盘都保不住。    所以,张俊平才会给他泼冷水。    “兄弟,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李开河不死心的问道。    “李哥,你把我当成谁了?我就是艺术品公司的经理。    级别正处,和您还差两级呢。    您觉得我能给你使上劲?”张俊平笑道。    这李开河还真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    “李哥,听弟弟一句劝,咱们保住基本盘,其他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    谁爱争谁争去。    你稳住,把轧钢厂的活干好,说不定最后还有意外之喜。”张俊平笑着劝道。    “还有,有一些事情做了,就会留下痕迹,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所以,李哥保住基本盘就是胜利!”张俊平再次强调道。    “我知道了兄弟,你和我说的这些都是肺腑之言。    哥哥,谢谢你!    以后不管如何,你都是我异父异母的亲兄弟!”李开河明白张俊平话里的意思,很是感动的抓住张俊平的手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