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再练新兵 (第1/2页)
此战大胜,还得到两千多人口,丁毅让他们继续修建南关口防御,炮台,挖坑。 尽快的加固此处的防线,以防后金军造好炮后,再来攻。 他记不得后金军具体那年造好炮,但有预感就这一两年。 战后,旅顺内部多人因功晋升,提拔了一批勇敢善战的基层军官,同样,也处理了八几名枪盾兵,十余名铳兵。 这次大战新兵较多,有数名新兵,在汉军打到身前时,有人听到蹲下口令不蹲,转身就跑。 影响他身后铳兵开枪,有汉军称势杀了前面另一个枪盾兵。 还有第二排战兵在汉军冲过深坑后,因为害怕,蹲在地上后,就没再起来,不敢与汉军交战。 另有些铳兵在面对汉军的箭雨时,其他铳兵都纹丝不动,继续保持瞄准开火的姿势,他们要么不顾点燃的火铳,试图弯腰拿盾挡箭,结果火铳不小心打出去,差点打死前面的同伴,要么不敢对射,直接蹲下拿盾。 这些胆小的兵,有人被处斩,有人被发配到俘虏营中一起干重活,其中有两个有家属,一起发配。 并通令全军,以此为戒。 此时旅顺的做事更有章法,各种战报和通令有宣传司张贴到旅顺各处,张贴七日后摘除,包证旅顺全部军民都能看到。 除严惩的几人,战死的军士都厚葬,有家属的,安家费十两银子,每家每月二两银一石米,养到老死,若只有小孩,则由丁毅养到成年。 重伤不能上战场的,十两银子安家费,另根据伤势和个人需要,安排到旅顺各处,做些轻松的管事的活。 比如看看仓库,看看战俘等等,每月由旅顺支银。 不能干活的,每月一两银一石米。 所有奖惩公告贴满旅顺,全部军民都能看到。 当初丁毅在徐大堡干这事的时候,阮文龙曾提出来这样花费太多,因为当时丁毅确没什么钱。 现在丁毅已经算是比较有钱,但这并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丁毅告诉阮文龙,首先他们每次阵亡的人不多,其次,阵亡的军士,有家属的更不多。 像这次伤亡三百多,其中阵亡一百八十人,有家属的才二十一人。 丁毅的兵马,大部分还是没家属的多。 所以这么大一场仗打下来,事后花费的钱,仅战胜得到的兵器甲具卖给皮岛都能赚回来。 但这还是小事,宣传司连日组织人员排练戏剧,数日后,轮流组织全体军民观看。 戏剧主要是分两小部,第一部份拍明军有人畏战战败,后金军攻入城中,大开杀戒,明人家破人亡,死伤无数。 第二部份是明军援军赶至,奋勇杀敌,击退后金军。 看完后大伙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个想法,畏战后退,只会害了城中的家人亲人和朋友。 只有拼死血战,取得胜利,那才是大明军人该做的事。 丁毅一边加强工事,一边轰轰烈烈的展开宣传工作,必竟这是老祖宗战胜强大敌人的无上法宝。 而且经过这战之后,旅顺全军得到锻练,也让他们看到传说百战百胜的鞑子兵,也不过如此。 明军阵斩两千,活捉一千,才损失三百多人。 这证明,只要咱们不敢死,就肯定能打胜仗。 而那些怕死,连累同伴的明人,就应该彻底被大伙唾弃,永远的离开旅顺才好。 明军的升赏主要是旅顺内部进行,在上报朝庭时,丁毅则轻描淡写。 8月初,后金有一万大军来犯,旅顺上下同仇敌恺,誓死奋战,打死打伤蒙古和汉军数百人,旅顺伤亡上千,得汉军首及三十个。 报到兵部后,兵部尚书染廷栋非常尴尬,这不就是杀良冒功吗? 上万人过来,你一个后金军都没打死?以前丁毅你不是这样的啊?你是大明最能打的啊? 他收了丁毅的银子,挺想帮丁毅说话的,但眼下,真没办法说慌。 朝庭要验首及,没有后金首及,你怎么办? 只好如实禀告崇祯。 但他真的是拿钱办事的好人。 他汇报说,后金几千蒙汉军去金州附近,与到丁毅的兵马,有个小小的冲突,双方各死伤几百人。 这样即没扩大丁毅的功劳,也没显的丁毅不能打。 崇祯听后,觉的怎么没砍到后金鞑子的首及?心里很不爽,但还是勉励了一番丁毅,着朝庭验首及后按规定赏,也没升丁毅的官,只是升了几个旅顺的中层军官,包括阮思青也终于升把总了。 估计崇祯心里,也怕丁毅在杀良冒功。 丁毅不按实报功,一是他真的没杀到多少后金兵,也不愿意报上。 二是他不想过早显的自己实力很强。 让崇祯知道你丁毅都能野战上万后金军了,那还不赶紧去宁远锦州? 那他还怎么苟? 眼下这情况,你说崇祯要突然调他去宁远锦州,他走还是不走? 走的话就失去根基,一切化为乌有,旅顺的所有,成为别人的东西。 不走的话,等于抗旨,马上就变成第二个毛文龙,搞不好明庭都要派兵来打他。 所以丁毅眼下只能苟,苟在旅顺拼命发展。 8月10,丁毅又召集大伙开会。 前世他很讨厌开会,单位和学校都是动不动开会,有时一天要开几个会。 所以到了大明朝后,他尽量少开会。 平时他与诸将在一起,能单独说的,都会单独说掉。 但有很多事,还是免不了要开会解决。 尤其是战后开会,这是旅顺营的传统。 打过一仗后,丁毅就会召集诸将,甚至百户,把总以上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