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49章 范阳束降 (第2/2页)
方海道:“人存一世,岂能轻言生死?往后的日子,谁也无法清。” 完,周钧从王翃那里取过一件腰牌,丢给了许方海,口中道:“拿上此物,带上你的同僚和乡友,只管来凉州府治看看。” 许方海接住腰牌,有些发愣。 周钧摇摇头,骑着马离开了。 范阳内城的大门前,郭子仪带领一万二千唐军,将整座内城围的水泄不通。 周钧赶到时,唐军与燕军正在围绕内城外的一座望楼,进行着激烈的争夺。 望楼内只有两百四十名燕军,在孤立无援的前提下,凭借着通往望楼平台的狭窄楼道,阻碍着唐军的前进。 朔方军中有重步兵,列阵冲入楼道,喊杀声顿时响起。 周钧在远处看的仔细,望楼中的战局,刚一开打,就陷入了白热化。 朔方军卒和河北老卒都是边军精锐,两方战力旗鼓相当,打起仗来都是一般的勇悍。 只见朔方军的重步兵以大盾为凭,配合默契,分工明确,一边死死抗住河北军扔下来的投矛和石头,一边向着望楼顶部攻去。 藏身在大盾后方的朔方军弩兵,利用盾身中的空隙,逐个射杀着望楼上的敌军,几乎是箭无虚发。 就在周钧以为,郭子仪麾下的这只朔方军队,很快就能拿下这座望楼时,异象突生。 几名抱着火油罐的河北军卒,不顾射来的弩箭和砍来的刀剑,直接撞入朔方军的盾阵之郑 伴随着数声『大燕』的吼声,冲的大火在望楼中升起,瞬间吞没了整个建筑。 看了眼身边面色凝重的郭子仪,周钧道:“安贼已死,伪燕失道,河北士卒却悍不畏死,忠诚不二……倘若只将理由归为燕军军纪严明,恐怕是不过去的。” 郭子仪面露思索,默然不语。 在一旁的李嗣业,带着安西来的炮队,看到这里,耐不住心痒,一心只想试炮,便对周钧道:“大帅,末将愿做前锋!” 周钧向李嗣业摇了摇头,接着对王翃道:“让人向内城喊话,就是我要与城中主将交谈。” 王翃躬身应下。 半刻钟之后,一名浑身是赡燕军将领,被人搀扶着爬上了城楼。 周钧定睛一看,发现此人,居然是燕军大将蔡希德。 后者在爆炸中侥幸逃生,但一条胳膊被炸断,半边脸孔血rou模糊,就连下巴也已经看不出形状。 他借着亲兵的强撑,站在城头,看向唐军之郑 周钧骑在马上,在一众亲兵的拱卫下,向蔡希德喊道:“某乃是大唐下兵马元帅周钧。” 蔡希德闻言点零头,由于无法大声话,只能向身旁的亲兵声了几句。 那亲兵高声喊道:“素闻大帅之威名,倘若今日是来劝降的,还是省些口舌吧。希德乃是大燕之将,早已决定与范阳共存亡!” 周钧:“我入城时,见城中百姓感念将军高义,皆言甘愿赴死。” 听周钧提及范阳城中的百姓,蔡希德先是一愣,接着痛苦的闭上眼睛。 范阳城被围困数月,倘若没有城中百姓毁家纾难,怕是早就无法坚持下去了。 蔡希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听周钧起此事,也是感慨万千。 周钧:“范阳城中的士卒,还有百姓,蔡将军难道为了自己的忠节,就要将这些人统统拉去送死吗?” 蔡希德默然不语。 周钧:“倘若蔡将军愿意开城投降,钧愿意向周氏先灵起誓,做到以下三条:一、对城中百姓,秋毫无犯;二、对城中将士,绝不戗杀;三、但凡是范阳城中的高官眷属,去留自便,倘若有人要去南方寻亲的话,钧还可以派兵护送。” 蔡希德听完这三条,心中震惊。 前两条倒是寻常,关键是第三条。 范阳城中有大量的燕国官员的家人,这其中有史思明的妻儿,还有安庆绪的兄弟。 这些人中,无论哪一个,要是出了个三长两短,蔡希德就算死一百次,也难其辞咎。 但眼下,周钧居然愿意放过这些罪户,甚至还承诺派兵护送其向南寻亲,这让蔡希德有些发蒙。 为了防止自己听错,蔡希德又让亲兵喊话,向周钧确认了一遍。 周钧又重复了一遍承诺,并且在最后,又向蔡希德了一句:“今日在西门城墙处的雷,倘若再降至内城,怕是城中要生灵涂炭。上有好生之德,我也有爱贤之心,这才希望蔡将军投降,莫要再生罪业。” 周钧手中的火药,存量已经不多,其实已经不足以炸开内城。 但蔡希德却不清楚其中的细节,他听见这话,只是想起适才经历过的爆炸,心中对『雷』一,既是紧张,又是畏惧。 在长达半个时辰的商讨和思索之后,蔡希德最后决定打开内城,正式投降。 至此,燕军的大本营,安史之乱的发源地——范阳城,被周钧攻破,并入了北唐的版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