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2章 我留下 (第2/2页)
闻,那是妥妥的攻城利器。 轰开低矮的蓟州城墙,估摸着都不用费多少力气。 城防军统领这么想着,就看见不远处掀起了一阵烟尘。 紧接着,一些溃逃的士卒连滚带爬的朝城门的方向跑来,身上的甲胄早就不知道丢到了哪里。 快点打开城门!放我们进去! 几名溃兵看见蓟州府城,就好像看见了希望, 跑到城门下,大声的喊道。 沈连见状,深吸一口气,道:不要管他们。 是! 城防军统领其实早就做出了决定,应了一声。 溃兵们一路逃跑,早就没了力气,见城楼上的人不开门,他们再也喊不出来,瘫在了地上。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 很快。 目光所及的远处,掀起了更大的烟尘。 令人畏惧的号角声中。 一个个身披甲胄的士卒,迈着整齐的步伐,在烟尘笼罩间渐渐显露出真实的面目。 与此同时。 一尊尊火炮,架在推车上,出现在了前方。 果然是欧罗人! 沈连看清来犯的敌人,目光中流露出一道愤懑。 亏他还跟欧罗的商贾做生意。 谁能想到,这些家伙竟然有这样的狼子野心! 先是带来瘟疫,然后又是弄来火炮! 简直是可恶至极! 一念至此。 沈连心中的火苗又燃烧了起来,大声喊道: 你们的妻儿老小,还有本官的妻儿老小都在蓟州府城之后! 他们能不能活着抵达下一座城池,取决于蓟州府城什么时候失守! 所以,为了咱们的妻儿老小,跟欧罗人拼了! 这番话还是能让四周的百姓产生不小的共鸣! 话音落下。 立刻有人响应:跟欧罗人拼了! 紧接着,就是几千人的喊声:跟欧罗人拼了! 此时此刻。 别说是沈连和那些青壮劳力。 就连城防军统领和那些城防军士卒都被点燃,跟着大声嘶吼起来。 就在此时。 城墙外的欧罗人已经站好位置。 拉动火炮的引线。 就看见一枚枚巨大的弹丸,冲向空中,划出一道还算优美的曲线,精准的落在城墙上。 嘭! 嘭! 嘭! 震耳欲聋的巨响声中。 跟欧罗人拼了的喊叫瞬间烟消云散。 剩下的只有噪音。 ............ 长安城外。 明修医学院。 医学院的院长扁时已经收到了方修的命令。 派人前往燕国,调查并且研究,在燕国蔓延的瘟疫,究竟是不是天花......这可是要送命的,谁会愿意去呢。 扁时皱着眉头,不由得在心里叹气。 他是院长,让他亲自出马,肯定不现实。 让学院的学生去燕国,他又于心不忍。 毕竟这些学生在他的眼里,绝大部分都还是孩子。 让一群孩子去做这样要命的事情。 他良心不安。 可是,方相既然下达了这样的命令。 必定说明事态紧急。 必须有人要去做此事。 该派谁呢? 一时间,扁时拿不定主意。 就在此时。 被方修任命,主要负责研究天花的疫苗的李思,来到了扁时的跟前。 院长,距离方相传令已经半个多月了,书中记载的牛痘还是没一点消息,学生觉得,再这么找下去,还不知道得找到什么时候...... 此刻,扁时正心烦意乱,听见这话,还没等他说完,便道:这 种事情急不得,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再如何着急也没用。 李思道:院长的教诲,学生心里也明白,学生想的是,除了牛痘外,或许还有别的办法制成天花的疫苗。 扁时听见这话,微微一怔,问道:别的办法? 基础免疫学那本书,他这段时间也浏览了一遍。 尤其是关于引起天花的病虫,他更是仔细的钻研了许久。 发现想要阻止天花的蔓延,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牛痘。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书上都没记载,李思又怎能知道? 学生仔细的钻研了疫苗这一部分的内容,发现只要将天花的病虫用高温杀死,或是用某种液体浸泡,再进一步的纯化,便可以得到天花的疫苗,说不定能起到和牛痘一样的效果。 李思一脸认真的道。 扁时压根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思索了几秒,皱着眉头道:老夫虽是不明白你的意思,却也知道,你想要这么做,必须得有天花的病虫,有天花的病虫,就有可能导致天花在我大乾的土地上蔓延,这么做实在太过冒险,后果你我都承担不起。 李思道:所以学生打算前往燕国,亲身接触天花的病虫,否则一直留在医学院,便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可能取得进步。 再者说,那燕国的瘟疫是不是天花,都只是方相的推测,还没能确定。 如果压根不是天花,就算是找到了牛痘,也没有一点作用。 扁时听见这话,先是一怔,随即眉头紧皱,冷声道:你可知道你在说些什么? 李思道:学生知道。 扁时道:你去了燕国,还要亲身的接触天花的病虫,老夫可以断言,你必定会染上天花,从燕国传来的消息,十名病患之中,会有两到三人挺不过去,你又怎么知道,你不是那两三个人? 李思听见这话,陷入了沉默。 片刻后,他抬眸看向扁时,眼神无比的坚定,认真道:学生进入医学院,学习新式医学,便是为了治病救人,只要能救下万万千千的百姓,学生死而无憾! 若你是那十人中的两三个,便是去送死!救不了任何人! 扁时厉声道。 李思沉声道:不试一试,学生又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两三个呢? 你! 扁时伸手指向李思,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 李思眼眶饱含热泪,颤声道:学生知道院长是担忧学生的安危,可是学生心里也惦记着无数人的安危,这一去纵然可能回不来,但学生不会后悔。 学生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方相的命令,而是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 院长就允许学生去燕国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