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七章 过于顺利 (第2/2页)
添伤亡,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耶律屋质这一次并未征求耶律必摄的意见,而是越俎代庖地道: 耶律奚底是契丹第一勇士,善使开山大斧,有万夫不当之勇,听得命令,策马而出,高声应诺。 看着契丹吹起了撤退的笛声,罗幼度立刻下达了全新的命令: 除了刘福,张琼、党进、呼延赞都是容易上头的大将,罗幼度可不放心让他们追击。 这附近地形地势颇为复杂,他们所在的冲积平原适合大军作战。 但出了冲积平原,便让燕山山脉与马盂山山脉夹在中间,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大军施展不开,最适合埋伏。 此战他们虽胜,但契丹实力善存,追击得讲究分寸。 凌波军走水路,不怕伏击,但陆路却不得不防。 此战重点在前军、左翼,右翼的侍卫马军司反而受到了冷落,让他们出击,也是雨露均沾。 他的顾虑很快得到了印证。 负责追击的张崇贵与耶律奚底大战了一场,察觉对方有意将他往南边的山道方向引,不敢继续再追。 而白显然的凌波军更是在追击的途中受阻,对方在溪水里订下了巨木,凌波军的船舰无法通行。 对方事先做了后手,为撤退作了万全准备。 路上设伏在他预料之中,在水里打木桩,想来是 吃了耶律都敏的教训。 对此罗幼度并不觉得意外。 即便对自己麾下兵将信心十足,他也留有一手。 当然不只是他们,古往今来多都是如此。 否则,后军又从何而来 罗幼度安排了康再遇打扫战场。 看着为胜利喜悦欢呼的兵士,他高举手臂道: 一声令下,将士凯旋而归。 罗幼度回头眺望了一眼战场,心中莫名有些恍惚,回到了军营,他让人叫来符彦卿,私下里他也不讲规矩,问道: 符彦卿一语中的道: 罗幼度没有答话,而是来到大帐右侧的大地图前,目光一直盯着地图道: 中国利害的名将数不胜数,各有千秋,但论及神仙战,韩信、李靖就是标杆。 韩信以羸弱之兵,破楚军于京、索之间,俘虏魏王,破赵灭代神乎其神。 李靖一生战功彪炳,你看他打仗,完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的地方,但就能打出让人可怖的战绩,定萧铣、辅公祏,灭突厥、吐谷浑,真就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都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 现在的他就有这种感觉,一路而来,处处抢得优势,连战连捷,轻松惬意,让他都有些飘飘然了。 好在他素来稳重,见过世面,经历过不少风浪,深知自己的斤两,不敢与韩信、李靖之流相比。 符彦卿也是老油条,先笑道: 他先拍了一通马屁,然后才入正题道: 契丹的官职于越大于一切,于越之下,就是南、北院大王然后就轮到北、南两宰相,北、南两宰相府是契丹最高国务机关,佐理军国之大政。地位或许逊于南、北院大王,但实权并不比他们低。 这一仗杀敌多少暂且不论,仅斩杀了契丹的南府宰相耶律沙,便是一个巨大的收获。 几乎可以说是契丹立国以后,阵亡最高级别的官员。 这连耶律沙都死了,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符彦卿道: 罗幼度微微颔首,这解释也算合情合理。 作为皇帝,罗幼度对于两国的体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军事上契丹还能抵抗一二,政治经济方面,完全不在一个级别的。 罗幼度略微安心,又与符彦卿闲聊了会儿。 恰巧南方来信,符彦卿知趣地告退了。 罗幼度宝贝似的捧着丑丑的来信,看着他以稚嫩的用词,描述着京 中庙堂的大小事情。 政务有窦仪,为民请命有寇湘,监察有韩熙载,还有赵普主持大局,丑丑虽小,在他们几人的辅佐下,却也游刃有余地扛下了监国的重担。 至于以张昭为首的一群,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声音了。 罗幼度将为张昭求情的名单通过丑丑交给赵普以后,有了目标的赵普展开了针对性的狙击。 赵普最妙的一招便是放了张昭,只是迫使他致仕,离开权力中心,然后对付其他威望不足的士大夫。 这也是罗幼度最欣赏赵普的地方,他不会将事情做绝。 关张昭,诱其余党,放张昭,避免自己成为众矢之的,然后对付冒出来的余党。 至于张昭本人,这一个半条腿都进棺材的老头,经过这番折腾,还能掀起多少风浪 赵普这一套组合拳,将一直让罗幼度压制,只能藏身暗处的打得元气大伤。 罗幼度知道文武之间有隔阂是正常的,他也需要文武之间相互制衡。 给武夫伤得太深,他们的宗旨就是不信任武官,凌驾武官之上,这是罗幼度无法接受的。 将这些顽固的家伙一点点地清理出去,换一批能够相互制衡,在非常时刻又能够相互配合的文武官员是他最终的打算。 当然他也知道这很难,但得去做。 不然宋朝士大夫集团,明朝的文人集团,就是前车之鉴。 罗幼度正打算看着丑丑的信入睡,突然听到了帐外张进求见的消息。 免费阅读. wap. /89//.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