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 春归时分 睡虎睁眼 (第3/5页)
佩刀;还有人袈裟,道袍,青衫持古卷;还有人头戴高冠手捧异兽;还有人临空而立,神色肃穆;再有人尸坐如神明,乘云而行;更有黄衫小童,规规矩矩地跟在人后,小童身侧是一位身背无锋之剑的游侠儿。 鸾轿之前也有六十四人分列左右,骑马而行由皇十四子萧韵领军的大旭骑兵三十二人,无一不是久经沙场,于国有功之军中重将。而后有八人手捧皇册紧随其后,皇册之上所记或大旭宗法,或天下儒礼;后亦有八人手捧花纹各异的瓷罐,罐中放置着八颗颜色各异的种子;再有八人身披医者白衫,单手托举药匣,无一不放有名贵之草药;最后八人手持琉璃宝盏,盏中不放灯油,而是各自搁置一枚铜钱,铜钱正面都刻着旭日东升四字样式,差异在于字体不同,而反面则是各式兽文,或龙或凤或狮或虎,或鱼或鸟或犬或猫。 皇十四子胯下一只金睛万里烟云兽,走在这百余人之前护送皇姐至昭阳殿奉礼。 同时而至昭阳殿的公主与驸马两人再一同携手至阶前听旨。贵为四大太监之一的督礼太监李福,扯着嗓子将那圣旨上的一个个字眼送入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旨意宣读完毕,张麟熙与萧若君一同叩首谢恩,起身后再由长公主生母陈氏送女儿回轿。身着绯红官服的张麟熙重新上马走在那萧韵之前,领着身后百余人共赴北境。 出了皇宫正阳门,作为随行护送的两位使臣一左一右随行在驸马爷身侧。左侧是那位军功仅次于镇北王与南安王两人的大旭万人敌温候;右侧自然就是那位自请相随的大旭谋臣许诺,许瘸子。 两人对望一眼。得,还是谁也瞧不上谁。 沿着长安街出了京都城后,随行其后,妆容各异的十人联手在九霄之上架起一座直达北境南山城的虹桥,百余人缓缓登高,白云相伴而行。 远远望去,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不是仙人胜似仙人。 走在这般仙人神通之上,不消一日光阴便可抵达北境。 -------------- 北境,镇北王府。 端坐在王府大厅主位的自然是老王爷张允执,左右两侧坐着北境三州十六位最为位高权重的文武官员。 文官居右,武将居左。 原本醒来之后便要跳脚骂娘的孙玄,再听说此次送亲队伍中竟然有那许瘸子随行,便暂时搁置所有,安安静静地坐在了文官首位上,而后七人则是各个州道的经略使。 武将方面则是以骑兵统领肖老将军为首,而后依次是步军统领岳尧,巡守司副统领邓岩,东北边军统领曹殇,镇北城城主刘思危,朔方城新任城主谢必安,虎豹营主将林鹿,以及唯一一位女子百夫长姜溪棠。 相较于北境文官,这些武将之名放在大旭的任何一个地方也是能镇得住的。所以除孙玄外,北境诸多文臣在单独面对这些武将时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孙玄怒其不争,曾将北境所有文官都大骂一通,甚至包括那位生财有道的刺史大人王有道,更是将其称为王吃屎。闻言后,稍稍流露出笑意的那位管理漕运一事的李大人,更是遭其破口大骂,他吃屎,怎么你还要分一杯羹?或者说想喝尿不曾? 有了一位王吃屎,再来一位李喝尿。 此刻坐在文官首位的孙玄瞧着“自家人”一个个的窝囊表情,再看看对面那些老东西一个个的“趾高气扬”,孙玄这气就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上去一个给一巴掌。 天下读书人,或者具体一些,说是求官的读书人纵然曾经被人打弯了脊背,难道就不能再挺起来了?你们哪来的脸骂我孙玄,先撒泡尿看看自己是什么混蛋模样。 瞧着孙玄气急败坏的模样,老王爷轻轻扬起嘴角,然后开口道:“诸位,京都城那边的阵势好像很气派啊。” 骑兵统领肖毅老将军嘴角微微翘起,面露不屑道:“比我北境军卒相差良多。” 孙玄偏偏要唱反调,阴阳怪气道:“我看未必。要不然老将军带着八百军卒去撞阵那虹桥?也好给在下长长眼,看看我北境军卒与那京都手笔谁更气派些?” “我怕弄瞎了你那双狗眼。”老将军回以颜色。 谁知孙玄哈哈大笑,无赖道:“眼是狗眼,嘴就是狗嘴了,说的话那就是狗话了,老将军能闻狗语,属实气派!”孙玄还故意对其竖起了大拇指。 肖毅冷哼一声,将头撇向一边,懒得理狗。 岳尧笑道:“好狗不叫,恶狗咬人啊!” 孙玄闭口不言,一只手拖着下巴,眼神古怪地盯着这位步兵统领。 回过神来后,自知吃瘪的岳尧重新靠在椅子上,懒得再多说一句。 老王爷笑道:“人家京都城已经见礼,接下来该咱们北境还礼了。” 武将末位的姜溪棠轻轻拍手,有两位剑客提剑入内。这位百夫长站起身,恭敬道:“启禀王爷,这两位是五公子早就选好的人,可以帮忙以剑气续接虹桥至长平城。” 老王爷摇摇头,道:“长平到此最快也要三天,按照早先定好的成婚日子自然是来不及的。” 要说骑马打仗,这群武将们自然一个比一个厉害,可要说到这仙家术法上,倒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是也。当然这些文官们也好不到哪里去,天下读书人大致有这样两条道路,一治学修行,克己复礼而成圣;其二以智谋官,位极人臣以称王。天下文官大体上都是选择得第二条路,修行一事虽说不至于丝毫不懂,但也算不上如何精通。若是那些境界修为在七八层楼的儒家修士,动辄牵引虹桥至朔方城并不算什么难事,只是要费些力气而已。 朔方城城主谢必安起身后,以江湖人的方式抱拳一笑,道:“王爷,咱们长平城往北,朔方城往南不是有座儒家书院吗,不知能否让他们搭把手?” 孙玄靠在椅子上,笑道:“您这城主当的不上心啊。前些日子,咱们王爷为了保住另一位儿媳妇可是将那书院山主随意打发了,你觉得人家如今愿意帮忙?!” “哟,咱们孙大人在啊。刚才在下还纳闷呢,心想着怎么看不见人呢?”谢必安故意低着身子,坏笑道。 对于孙玄来说,此生唯二算作美中不足的所谓憾事一是从未胜过京都许诺,第二便是这不足六尺的身材了。 孙玄双手拢袖,向前抬了抬身子,笑眯眯道:“都说狗眼看人低,谢大人这双眼怎么净往高处瞧呢!” “地上腌臜之物太多,总盯着怎么成呢。”谢必安回以微笑,心中暗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老子还是不亏。 心情愉悦的肖毅肖老将军笑道:“说了半天,孙大人有何高见啊?!” 孙玄没好气道:“皇上不急太监急。” 一众文官顿时神色肃穆,齐声道:“孙大人慎言!” 关于这个七个字是极有讲究的。昔日尚未放权于山下王朝的儒家,可以算得上是整座天下的执牛耳者,身为儒家开创者的那位老夫子更是名副其实的山上皇帝。当时儒家的某些读书人真的是将书读进了狗肚子,不谈学问治世,反倒学起了后世官场那一套。君子贤人泛滥,猪狗之辈藏匿其中,狐假虎威之人不在少数,读个一两本书便夸大其词说自己是某某书院君子,当真是不懂得何为礼义廉耻。 百姓将其比作山下宦官,污言秽语骂了儒家整整一个甲子。身在天外的述圣公不得已重返人间,亲自着手开始整顿儒家。十二座学宫的各位祭酒因此被贬者足有半数,各自去往极北苦寒之地面壁思过。虽然有所好转,但仍旧是一滩烂泥。数百年积累的弊端岂非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