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9年轻人不讲武德,对老夫耍心机 (第2/3页)
当他和郭晶飞谈起‘从话剧转行当演员’这个话题时,傅歌竟然也参与了进来。 最先是陈导明向郭晶飞表示了关心: “从话剧转型屏幕演员,感觉怎么样?” 郭晶飞立刻吐槽道: “难,太难了!” “我们演话剧,讲究的是现场的张力,情绪表达一定要饱满。而且,因为话剧是现场演绎,没有ng重来,需要随机应变,注意力非常集中。” “但,到了影视剧录制的时候我发现,话剧这一套在拍摄的时候根本不适用!” “话剧所谓的‘情绪饱满’,在拍摄出来的影视作品中,会显得非常夸张,浮夸的让人尴尬。而注意力,应该放在如何更好的演绎出既定的剧本上,出了错误不要紧,可以ng重来,最重要的核心是要把剧本的精彩给表达出来……” “我花了大半年的功夫,才逐渐适应这种变化。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做到在拍摄时能抹除话剧的痕迹……” 郭晶飞大吐苦水,说话剧表演风格不适合影视作品。 陈导明一直倾听着,让郭晶飞自由抒发。 就是这个时候,傅歌开口了。 “晶飞,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影视题材都不适合话剧这种表演张力十足的风格,有些类型还是挺需要这种情绪饱满的感染力的。” “哦?” 一直听郭晶飞吐槽的陈导明,这时饶有兴趣的看向了傅歌: “小傅你有什么见解?” 郭晶飞也是好奇不已: “什么题材能适合这种浮夸的表演?我现在看看我当初刚转行拍影视剧的片段时,自己都能尴尬的浑身鸡皮疙瘩。” 在两个人目光的注视下,傅歌澹澹一笑,说出了一个题材: “喜剧啊!” “喜剧?”郭晶飞一怔。 目前,他还从来没接触过纯粹的喜剧呢。 充其量只是在拍《法医秦明》这部剧的时候,按照傅歌对他人物的分析指导,掺杂了一些诙谐的表演效果。 喜剧作品,他还有些陌生。 “对啊,就是喜剧!” 傅歌对郭晶飞解惑说道: “一般题材的作品,尤其是都市背景的生活类剧集,大家注重的是合理性,不论是剧情内容还是情理逻辑,又或者兴趣表达、神态动作……全都要合理才行,不能出格,不能反常。不然,观众就会觉得不真实。” 郭晶飞听着傅歌的话,心里联想着一些备受观众抵触的作品,发现的确是这样。 比如玛丽苏偶像剧里喜欢设定的那种‘校花校草’,又或者校园剧里大学新生报道刚到的宿舍后“排名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这都什么年代了,现实中哪还会有这种事? 看起来当然尴尬。 这就是非常的‘不合常理’。 想到这里,他不由连连点头。 而此时,傅歌已经是继续说道: “但喜剧就不一样了。” “喜剧对合理性的要求非常低,大家看喜剧的要求只有一个——搞笑就行。” “比如西方文化中的‘小丑’,或者‘二人转’,又或者小品相声,还有无厘头喜剧电影,又或者情景喜剧作品……这些里面,演员的表演都可以很夸张的,甚至夸张到了‘哗众取宠’的地步,但只要整体表演效果好,就仍旧能得到观众们的认可和喜欢,而不会被喷表演痕迹太重。” 傅歌说道这里后,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情绪饱满、表演有张力,并不是装疯卖傻。演傻子,也是需要演技的。” 傅歌说到这里的时候,脑海里想起了和徐征一起拍电影的两个合作者——《人在囧途》和《泰囧》中的王保强,以及《港囧》中的宝贝儿。 同样是演‘傻子’,王保强演的耿直又纯真,笑料满满,但让人不觉得讨厌。 而宝贝儿演的,绝对符合‘装疯卖傻’这四个字,让观众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被他侮辱智商。 …… “是这样吗?” “话剧的表演风格,在转型影视作品的时候,并不是一无是处,也能有适合的题材吗?” “喜剧?” 郭晶飞听了傅歌的话之后,陷入了沉思。 而这时,陈导明开口了。 他赞许的看了傅歌一眼,声音里的赞叹之意毫不掩饰: “难怪你能在没人看好的网剧领域中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道路,有些人以为是你运气好,还有人觉得是你只不过是站在了风口上,押对了宝。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有如此敏锐的认知!” 郭晶飞神情一愣,诧异的看向陈导明,没想到他竟然对傅歌做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但,并没有到此就结束。 陈导明继续对傅歌说道: “从你刚刚这番话看来,你对喜剧、话剧、还有都市生活剧,都很有自己的理解,而且这些理解大体上也都是非常符合事实现状的。” “只不过,让我感到好奇的是,你好像并没有接触过这几方面的作品。那么,你这些认知,是从哪来的呢?” 傅歌除了最近几部作品是‘现代都市’背景下的作品,以前的作品全都是古装剧,和喜剧、话剧八竿子打不着,此时却针对话剧与喜剧做出了如此一针见血的点评,这让陈导明如何不好奇? “因为我前世见识过啊!” 傅歌的心中,生出了这样的念头。 前世时,话剧转影视最成功的桉例,想都不用想就能脱颖而出——开心麻花! 尤其是沉藤玛丽。 虽然他们成名几年后,推出的作品没有初期几部那么精彩绝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