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九章 顽强主角 (第1/2页)
罗泓轸老家就是全罗南道农村的,现在搬到城里,他小时候就和爷爷奶奶在村子里生活。 猪蹄子、炝拌菜、花生米、还有水果,两个人坐床上开喝。 “你不用管我,该在公司就在公司,不过你现在要开始准备拍自己的电影,过了年你就30,导演黄金年龄就是30,再不拍自己的电影,就被耽误。” 赵明诚边喝酒边唠。 罗泓轸叹口气:“唉…!我已经成家,现在没钱呀,在公司待着,拍电影的机会几乎没有,出去干零活,也就能拍拍广告。” 因为赵明诚的原因,罗泓轸也被冷处理。 拍广告也行,扎克.施奈德不就是拍广告出身吗? 拍广告也比在CJ娱乐公司混着强。 “我是运气好,自己又能写剧本,现在我拍电影不缺钱,我认为你拍广告挺好的,业务时间拍短片,锻炼自己。” 罗泓轸也有这个心思,拍广告赚的多,在电影公司苦等,也没有拍电影机会。 “你别看九龙村这里破,这就是我创作的源泉,你看看我拍的。” 赵明诚把录像带放进去,罗泓轸拿着录像机看。 他在旁边拿出这段时间拍的照片,还有写一部分的《调音师》。 罗泓轸看过以后,认为赵明诚太有才了!在这里待着还能创作? “你是准备拍贫富差距?” “有一方面吧,更多还是人类整体城市病,当然整个人类贫富差距一直存在。” “城市化不可逆转,特别是当今互联网发达,《燃烧》中电视描写,这部《调音师》就要描写互联网和电脑,也要与时俱进。” “曰本农村现在保守估60%到70%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且这个比例会逐渐扩大。” “老罗,你出去看看九龙村这里,有60%都是老人,你看没看过今村昌平的《楢山节考》?老人被抛弃。” 罗泓轸佩服赵明诚敏锐洞察力,他来时没有留意,现在回想起来,九龙村这里老人确实多。 他当然看过《楢山节考》,虽然故事残酷,但…,这就是人类生活的规则。 不止曰本老龄化,整个世界都快老龄化,二战结束以后,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拼命生。 再有10年,45到50年左右出生的人群,就进入老龄化。 赵明诚的电影中不止有社会、哲学、宗教、还有整个人类学。 罗泓轸不止一次听过赵明诚说: “人类与自然界是相互对立的,开采石油、挖矿、挖煤,生产工业垃圾,这些都是对自然的破坏,不可避免会遭受自然的反噬!” 原来听赵明诚这么说,罗泓轸还认为他危言耸听,来到九龙村以后,在这里逛了逛,他知道这是事实。 九龙村这里不止是贫民区,也是整个江南区的垃圾场,所谓的上流社会,还有生活的民众,产生的垃圾,堆放在九龙村附近。 生活在九龙村的老头、老太太,在垃圾堆里捡垃圾,纸壳子、水瓶、易拉罐等等,捡到卖给收废品的。 每个人都在生产垃圾,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类都这样,谁都不高尚。 毁灭是注定的,只是时间问题。 同样和赵明诚有洞察力的,还有曰本的金敏,他拍的《东京教父》非常好,人物刻画一般,都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刻画的非常完美。 特别是从两处破旧的房子中间,看到繁华的东京塔。 九龙村这里也有相同的场景,赵明诚和罗泓轸站在半山腰,拿着照相机拍摄汉江边的高楼大厦。 赵明诚和金敏有同样的思考,但是两个人表达的不一样。 《调音师》他想到几个元素: 雨、水沟、蓝天、小草、白窗帘、钢琴、高档住宅、教会、豪宅、还有楼梯等等。 《调音师》影片开始画面是蓝天,很蓝很蓝的天。 结尾是小草,在土地上生长的孤零零的小草,它随着风吹,在摇摆。 人生应该多看看天,但是要像小草一样有顽强的生命力,李想的人生,就像小草一样,住在贫民区,像小草一样顽强。 三部曲最后一部,赵明诚准备温情一些,不再冰冷如刀。 罗泓轸信奉天主教,跟着赵明诚拍摄《燃烧》,开始对宗教产生质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