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5.土地兼并,尖锐矛盾获缓解 (第2/2页)
约束下,虽然规模有了扩大,但依然十分的低调。 必如这次对东南亚的战争,大隋日报上也就只简单的报到了一下。 说是东南亚的一些小国,不服天朝上国大隋帝国的管教,还肆意诋毁女帝。于是女帝就派出自己的私人部队,过去教训一下这些没大没小的小国。 结果,这些小国上到君王,下到百姓受到大隋帝国文化的感召,死活要取消自己的国号,全民加入大隋。 女帝本着天下大同,全人类共同进步的理念,同意了他们的加入。 所以,大隋又新增加了一个州,叫南亚州。 结果,在这个州里面,有一些歹徒,为非作歹侵害大隋移民的权利,所以,现在黑山卫还在南亚州肃清残敌。 你看看,掌握的舆论喉舌就是这么厉害。 我说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你有意见?可是你的意见没有人能听到,那就是没有意见。 李睿这一次通过舆论的cao控,给以长孙无垢为首的新闻集团的所有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所有的事情都是似是而非,你说他是假的吧,他又有点真。你说他是真的吧,可是和实际情况又有那么点不一致。 这一番saocao作下来,整个能看到大隋日报的所有人,包括官绅、商人、识字的老百姓,所有的人都被李睿团结到他的对外战争的战车上了。 其实,李睿是有计划、有预见的。 比如说,对朝廷众官僚来说: 黑山卫不管到哪里参战,都不会动用国库的一厘 一毫。那么就不存在与朝廷官员争夺预算的问题。 只要不涉及金钱、利益,朝廷的众位大臣们才懒得管你黑山卫打哪里? 你爱打哪里打哪里。 打败了,有你软饭王去兜底。打赢了,最后还是要朝廷安排官员治理地方,这就又空出来多少官位? 每一个官位可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的基础,所以朝廷众臣对女帝安排李睿打东南亚,为自己争口气的事情,也乐见其成。 也就是说,朝廷众大臣不会对这次战争拖后腿。 有这个态度也就够了,李睿也不指望他们能怎么支持。哪怕是心学的学子,黑山书院出去的弟子,李睿也不指望他们支持自己的战争。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也就决定了他们是思维方式,那是绝对不会为黑山卫的战争做出支持的。 各位,那是女帝的私人武装,你去支持,你想干什么? 女帝第一个就是要敲你的沙罐。 当然,你可以唱反调,只有唱反调,反对女帝私人武装出击外国,才是传统的老成谋国之言。 但是,在李睿和女帝多年的苦心经营之下,朝廷上对这次东南亚战争那是一片静默。 当然,李睿的目的也就到达了,你只要不要唱反调,暗暗的使绊子就行。 而对唯利是图的商业阶层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 黑山卫打赢了,就有了更广阔的地盘,自然就有更多做生意的空间,更多自己商品倾销的市场。 特别是,黑山工业集团,已经使用了蒸汽机,那生产效率是用人工或是水车提供动力生产的十倍、百倍。 因此,有部分商品,在大隋已经看到了市场饱和的趋势。 如此以来,黑山卫系统中的工业集团和运营集团才是最希望李睿打对外战争的。 当然,在大隋第一商家黑山集团的带领下,大隋所有的商人阶层是最支持李睿打对外战争的。 至于老百姓,李睿照顾的最好,不说别的,就移民这一条就让多少无地或者失去土地的农民再次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比如,把大隋一个乡的人整体移民到东南亚,被移民走的人获得土地和免税就不说了。 被移民走的乡的土地是不是就空下来了? 这可是属于朝廷的土地,而不是属于哪个地主个人的啊。 有了这些可供分配的新土地,大隋国内日趋尖锐的土地兼并问题立即就缓解下来。 这时的土地可是都是地契形式,只要地契上注明,这土地是你家的,就永远是你家的,除非你自己把土地卖掉,否则这土地,你是可以传子传孙无穷尽的。 所以,大汉百姓历来就有浓厚的土地情节。 就是因为,有了土地就有了粮食,就有了安身立命、发家致富的根。 因此,老百姓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东南亚那些国家愿意归入大隋? 也不知道那个叫做东南亚的地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无主的田地,可供大隋百姓移民过去分配?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