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93章 必然存在关联 (第1/2页)
这次的电话是飞爷打来的了。 言西起身说了句失陪,找了个隔音不错的房间接听。 “老弟,有信儿了。”飞爷开口就给他一条好消息,“我在潘家园找到了一个老朋友,他说外地人摆摊卖面具的那事,的确有点印象。 事情也不太早,就在三四年前,正好是我淡出的时候。 那天是秋天,刚下完雨,冷飕飕的。 因为地湿了,平时摆地摊的商户基本都躲到了大棚里挤着卖。 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这种临时避避雨的事情,也不会太往心里去。 可就是这个时候,一个生面孔挑着扁担进来,在进门不太远的路边,直接把雨衣脱下来铺在湿漉漉的地上,又把挑子里的东西摆到了雨衣上面,接着就蹲在那里一边抽烟一边等人上门摆谈。 如此一来,那人就相当扎眼了,对吧? 做古董文玩买卖的,或多或少都有些排外。 我那老朋友也不例外,当时就叫了几个摊主过去假装客户凑热闹。 他就一个目的,要么让这人知难而退滚出潘家园,要么低价把东西搞过来,回头再倒手涨价卖出去。 到了摊位一聊,那人有很重的南方沿海省份的口音,自称是南越后人。 读过历史的知道,南越国是南方蛮荒时期,被北面的正统军南下侵略后建立的小国。 南越王赵佗喜好收集四方珍宝,最有名的就是用一大堆玉器打造了一套丝缕玉衣作为寿衣下葬,旨在死后灵魂能得道升天。 据说赵佗收藏珍宝无数,出土进到博物馆的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数不清的好东西埋在地下龙宫。 当然,这些都带有浓厚的传奇故事都有水分,不可尽信。 但那人居然敢自称南越后人,懂行的几个当然就被搞起了兴趣。 那人摆摊卖的东西不多,也就五样。 一个玉壁,一块玉佩,一只金蝉,一条金的鱼,还有就是一个黑色软皮的面具。 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但那人手里的两件金器不管怎么瞧,都比两件玉器值钱。 我那老朋友带着几个摊主联手杀价,很便宜就把四样东西包了下来。 最后就剩一个面具,而且那人似乎不卖完就不走似的。 他回忆说,那个面具看起来黑漆漆黏乎乎,瞅着就恶心,实在没有心情问价。 混这个圈子的都知道,不买的东西就别问价,问了价要是不买,那就是大不敬。 他们占了人家大便宜,心里多少有一点歉疚,于是一人给他一根烟,就蹲在摊前陪着那人抽。 一边抽烟,一边等着看到底能不能有来买面具的倒霉蛋。 抽到最后一根烟的时候,真的来了几个学生模样的小孩,十五六岁吧,记不清了,反正瞅着就是高中生。 他们就问这个面具是啥。 那人直接报了口价,说能买就继续聊,不买就别打听。 价也不贵,一千五百块,当然,是相对于潘家园里动辄成千上万的要价方式来说不算贵。 可是一个恶心吧唧的面具居然敢卖这么贵,抹掉两个零兴许还能考虑考虑。 而四样金器玉器却出价异常合理,那人不可能放着值钱的东西贱卖,然后又拿垃圾玩意儿漫天要价。 所以推断得出来,这张面具应该是有点来头,让人不免有些好奇。 更意外的是,一千五百块并没有把几个学生吓走,他们说自己不差钱,但要听听这个东西值一千五的理由。 南越人使劲吸了一大口烟,直接吸得只剩一截烟屁股,闭着眼睛仰头吐了一大团雾。 反复提醒,不是诚心买的话就别问,他如若讲了就必须得买。 帝都人就喜欢较劲,几个孩子也是喜欢较劲的帝都人。 每人掏了三五百,真凑了一千五,叫嚣道,如果听完觉得不值,就算拿枪顶他们脑门儿,也绝不可能让他把钱带走。 于是乎,我那朋友就主动做了中间人,把一千五压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