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朕还得给这逆子处理尾事! (第1/2页)
此时的御书房外,魏征,房玄龄,以及众多的言官朕低声的交谈。 房玄龄一脸哭笑不得的问着众人道:“莫非你们也收到了薛长史的信?” 众人对视一眼,没有开口。 显然,来这里的不少人都收到了薛大鼎的信。 有言官嘴里嘀咕道:“这薛长史当真是好大的面子,竟能使动这么多官员!” 另一人附和道:“可不是么?听闻太子甚至皇后娘娘都收到了!” 抛开别的不说,在场的大多数人都和薛大鼎没有半点交情,但他居然舔着脸写信? 说句不好听的你跟我很熟么?我为啥要帮你?这人真是厚脸皮! 厚脸皮就算了,信上的内容更离谱,居然是李祐把人砍了,请求他们在李世民面前说两句好话? 一群人收到信的时候差点气笑了,拜托我们可是言官,专门谏言喷人的。 你这不是送上门来挨骂么? 还说好话?这不是把骗我当怨种么? 一群人想了又想,帮忙是不可能帮忙的,最多写个回信,表示我会尽力的,至于能不能成功,全看陛下的意思。 相比之下,魏征,房玄龄对视一眼,脸色更加的难看。 他们也同样收到了信,来这里自然不是为了帮李祐。 毕竟他们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已经封无可封。 而且就算是要站队,那也是站在太子身边,没理由会站在你一个母族很弱的皇子身边。 他们想的是,那天李世民说什么也要让李祐去赈灾,甚至亲自拟定计划,还请自己这些人喝酒。 所以,薛大鼎的信让他们怀疑,这是不是李世民的意思? 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李世民这么做的用意——是不是也想杀功臣? 为了求证,他们这才早早的来到了御书房,找李世民要一个解释。 不曾想,郑仁泰面色不安的走了过来,向着众人行礼:“参见魏相,房相···,请问陛下可在?” 众人打量着他,纷纷站远了些,眼神各异。 郑家算是丢人丢到家了,虽然不知道李世民将会怎么处理,但此刻郑家在风口浪尖,跟他搅合在一起准没好事! 魏征随口回了一句:“陛下正在处理公务,让我等稍候。” “谢魏相告知!”郑仁泰扫过众人一眼,脸色更难看了。 所谓人走茶凉,这人还没走,这群人就离自己远远地,这让郑仁泰感觉很不安。 正在这时。 宦官打开了门,朝着众人行礼:“陛下准见,还请诸位移步偏殿,共商朝事!请。” “臣遵旨!” 李世民走出了御书房,看着一群言官,心里很是无语,这薛大鼎到底给多少人写了信? “传朕旨意,速速传唤文武百官前来商议旱灾之事。” 眼见着人这么多,索性李世民特例召开了朝会,将事情说个明白,也好打消众人的疑虑。 不多时,文武百官被传唤,纷纷商议起了山东曹州的事。 “昨天刺史被杀这事,是不是陛下的意思?” “那八岁齐王,哪有这种本事,我看郑家要倒霉喽!” “嘘,小声些,正所谓唇亡齿寒,陛下如此做,岂不是让我等做臣子的寒了心?” “肃静!”李世民一声,让众臣皆安静了下来。 “今日召众爱卿前来,是商议山东曹州刺史郑德本被杀一案,及贪腐一案,还有曹州赈灾相关事宜!” “曹州之事,朕已经知晓。” “郑德本身为一方刺史,深受朕的信任,享朝廷的恩禄。” “多年来,朕以为他,忠君爱民,治理有方,恩施百姓。” “天降大旱,身为父母官,他本该扶危济困,安抚百姓,救灾民于水火。” “却不料,他不想着扶危济困,却想着如何敛财。” “先是在常平仓内偷天换日,以次充好,又将粮食高价卖给百姓,手段高明。敛财足足三万贯,真乃国之蛀虫,朕的私库都没这么多!” “他自以为聪明,能瞒天过海,殊不知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不是薛大鼎临危不乱,这曹州的灾民恐怕要造反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