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全球从缅甸宝藏开始_第一百七十四章 象牙排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象牙排笛 (第2/2页)

经递过来一个红木制作的储物箱。

    这个储物箱没有什么毛病,就是上面的图案有些不忍直视。

    也不知道是哪位色逼,居然在这个储物箱上画了一副裸体画像。

    画像上面有五位裸体美女,摆着各种诱人的姿势。

    姿势很诱人,也很吸引人的眼球。

    不管是摊位上的客人还是路过的人群,看到储物箱上的裸体美女都会好奇的看两眼,然后嘴上还露出一丝都懂的微笑。

    “这东西太好了,我买不起,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郑经看到旁边的人看他的目光,郑经一脸淡定的说道。

    看到郑经好像对这个储物箱不感兴趣,摊主急忙说道:“这可是好东西,红木制作的,上面还有人体艺术家画的画像。”

    “我也不多要,五百美元你拿走。”

    郑经没有说话,而是从摊位上拿起一个乳白色,稍微有些发黄的东西。

    “这件东西怎么卖?”

    看到郑经好像真的对储物箱不高兴,摊主也把储物箱放在了背后。

    看到郑经手里的东西,那是他在一个落后的印第安人部落中发现的,当时好像是花了他十美元。

    刚才郑经在旁边的摊位上买东西的时候他也看在眼里,他想了想,说道:“两百美元。”

    “成交。”

    听到价格,郑经连价格都没有还,直接掏钱买下来。

    看到郑经这么利索,大老黑懵了,连一旁客人问他价格的话都没有听到。

    好家伙,他说出这个价格的时候还想着郑经要讨价还价呢,他都在等着他讨价还价呢,谁知道他居然一点价格都没有还,直接就同意了。

    这让他有些不适应。

    没有去管有些懵逼的大老黑,郑经拿着东西就离开了。

    离开大老黑的摊位有些距离后,郑经心里高兴坏了。

    这是一个八孔的排笛,也叫排箫,浑身乳白,稍微有一点发黄,乳白色的排笛摸起来很舒服。

    这种感觉郑经很熟悉,他每天都会从空间中拿出来欣赏一遍。

    没错,这个排笛就是用象牙做的。

    排笛,流行于欧美和南美,具体的来历有些不清楚。

    但是从资料上来看,很多国家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这种乐器。

    在希腊,排笛是笔直的,没有那种圆弧的形状。

    希腊的排笛叫做西林克斯笛syrinx,大约早在西元前2500年便已存在,文献学者也在爱琴海的诸岛屿中发现证据了排笛的影子。

    除了希腊,华夏也有排笛。

    排笛,最早传说早在五千年前黄帝时代便已出现,据说黄帝曾派大臣伶伦去采集竹材制排箫,结果竹材长短参差不齐,因此乐器取名为“参差”,指的就是排箫。也是成语“参差不齐”的由来。

    除了华夏,还有东南亚、非洲、中东、欧洲和美洲排笛。

    在东南亚方面,最特殊的排笛形式是在越南发现的,俗称循环排笛,当地称为丁德克dding-dek。

    这种丁德克笛在泰国称为渥德wode。

    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发现了排笛的影子:在越南的孟族mong以及在泰国东北区域的伊三isan等地,发现了另外一种扁平排笛渥德wod。

    除此之外在印尼和大洋洲岛屿,特别是所罗门群岛和马莱他,也发现成束的排笛奥娃拉au

    ware和扁平排笛奥娃au

    waa。

    其余国家也看到了不少。

    排笛是小类型乐器,见过的人很少。

    用象牙做成的排笛那就更加的少了。

    虽然外表有些发黄,但是没关系,这代表着这个排笛出现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要是往外卖的话,人们看到这些黄色的痕迹说不定还会给高价呢。

    用系统查看了一下,果然是用象牙做成的,时间是1996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

    看到最后的价值,最低价格是二十万,最高是五十万美元。

    这么高的价格让郑经也吃了一惊。

    想不到巴掌大的排笛居然会卖出那么高的价格。

    幸好他不准备卖出去。

    看着周围的摊位,郑经知道自己来对了。

    想不到刚来这里看了两个摊位就找到了两件好东西,郑经并不准备卖出去。

    这样的物品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少,价格也肯定会越来越高。

    看到旁边的摊位,郑经走了过去。

    这家摊位前人很多,把整个摊位都给挡住了。

    要不是他力气大,脾气好,说不定还挤不进来。

    看到摊位上的物品,郑经直呼好家伙,怪不得有这么多人挤在这里,原来摊位上卖的都是一些二战时期的物品。

    也不知道摊主是从哪里弄过来的东西,居然有这么多。

    看到摊位上的一件物品,郑直接的拿在手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