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一双老布鞋,承载华夏三千年! (第2/2页)
线纳缝而成。” “鞋底有磨损的痕迹,应该是生前穿用过的。” “遂先生就是穿着这双鞋下葬的,之前在将遂先生转移解剖的时候,脱落掉回内棺之中了。” 一双鞋跟圆润,鞋头方正,和现在的鞋子款式差异很大的“方履”,出现在了陈翰面前。 这双鞋是用华夏最传统的制鞋工艺制作的。 也就是“纳”出来的。 做布鞋,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最传统的一种生活技艺了。 华夏最早的纳底布鞋始于周代。 山西侯马出土的3000多年前周代武士跪像的鞋底上,明显可见一行行规整的线迹,与现在的纳底布鞋完全一致。 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等,在清朝更是达到了巅峰,一度作为出口商品,畅销整个亚洲,甚至被卖到了欧洲去。 “千层底布鞋”更是成为了驰名中外的华夏名片之一。 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夏百姓们大部分都还是自己动手纳鞋底做布鞋。 到现在,北方一些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都还掌握着一手十分出色的纳鞋底技术。 不过,在现代社会,这种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已经不被年轻人喜欢,甚至被当成老土,落后的象征。 对于这点,陈翰其实就一直都不太能理解。 欧洲人手工制作的皮鞋,同样也是纯手工做的,论工艺甚至还没华夏传统的千层底布鞋复杂。 为什么人家的手工皮鞋,就被捧为高端的象征? 而华夏的千层底布鞋,在自己人的眼里,却都成为了低端老土的代名词? 一听说谁穿手工做的布鞋,第一印象就觉得对方穷、没钱、土。 凭什么啊? 要知道,手工做的布鞋,做工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 而且工艺要求严格,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底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边、检验等近百道工序。 在西汉的时候,这种能用麻布一针一针缝合纳底制作出来的布鞋,那都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西汉的贫民压根都花不起这个钱,也舍不得这个钱去买一双麻布做的布鞋。 通常情况下都只能穿用草编制的草鞋而已! 能有一双布鞋,那都是顶奢品,只有遇到什么大喜事,或者重要的场合才会穿出来,而且还要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 要论高档程度,丝毫不逊色欧洲人所谓的“大师纯手工打造的皮鞋”。 人家的手工皮鞋是贵族才穿得起的。 我们的手工布鞋,也是贵族才能穿得起的。 而且华夏还比落后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就普及了这种手工布鞋。 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是百姓都能买得起,穿得起的了。 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能扯二两布自己做。 同时期,欧洲贫民都还在穿木头鞋和草编鞋,贵族们都在穿丑陋的克拉科夫鞋和高跟鞋的时候。 华夏百姓们每个人都能穿上温暖舒服,轻便防滑,冬季保暖,夏季透气吸汗的千层底布鞋! 一双老布鞋,承载了华夏人三千年的岁月。 周朝人穿着它,从黄河流域出发,征战四方,打下了华夏雏形。 秦国人穿着它,一统六国,奠定统一的华夏文明! 汉代人穿着它,南征百越、封狼居胥,凿通西域! 唐朝人穿着它,征服西域三十六国,万邦来朝,开创盛世! 明朝人穿着它,追亡逐北,征草原、下南洋,甚至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而到了现代,这双老布鞋,却成为了落后、老土的象征。 可悲,可叹!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满级考古大师更新,第八十五章一双老布鞋,承载华夏三千年!免费阅读。htt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