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考古大师_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门的车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四十七章 守墓的武士,守门的车夫 (第2/2页)

,这应该也是纳于棺内的随葬物。

    在椁室之南,即殉人棺具位置的南端,也发现一些漆器的朽痕,大部分都成了一团黑漆漆的木渣,只有一件耳杯还算是可以辨认的出。

    同样,这个外藏椁的椁木也全腐朽了,仅在坑底三条横列枕木沟中留有灰白色的板灰痕迹。

    椁内除东侧靠南置殉人棺具外,其余位置全被随葬器物所布满。

    随葬器物分置两层,下层有17个大陶瓮,被分在了左右两边摆放。

    而在两堆陶瓮之间,留有一块南北长约0.8米的空余地方。

    原来这里可能置有木车模型,很可惜,同样也已经腐朽不存了。

    至于为什么说可能有一个木车模型,是因为就在这位置的上面,放有一个盛盖弓帽的长方形木箱。

    这个木箱搁在南北两堆大陶瓮之上,运气很好,还没完全腐朽,还留了个底板可以拖住里面的物品。

    木箱内放有两组铜盖弓帽,南面一组9个,北面一组31个。

    此外,在北面横向排列的陶瓮之中,还残存一块木板,这块木板上也放了4枚铁码钉。

    据此得知,这里还放有一个盛器物的木箱。

    而且这个箱子可能是装仪仗饰的,因为就在这位置之下有9根仪仗饰,掉落在陶瓮上。

    仪仗的木身已朽,顶端的碗形镯饰有的坠入陶瓮内,有的散落在瓮旁。

    仗尾的铜套,则成堆的掉落在椁内的西北角处。

    盖弓帽,是古代车盖上的一种零件,用来固定车盖的。

    仪仗饰,顾名思义,就是贵族,通常至少得是列侯以上级别,在乘坐马车出行时,用来彰显身份的仪仗用器。

    就像是明清时期,一些高官在出行的时候,都要让仆人在马车前举着一堆木牌和旗帜。

    上头写着“XXX按察使”“XXX侯”“XXX伯”之类代表身份的文字,充当仪仗和净街的作用。

    这玩意也是有传承的,最早能追寻到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们乘坐马车出行时,必须要有仪仗。

    到了西汉,更是车马文化盛行。

    西汉的诸侯王们,在出行时,前有数辆乐车和仪仗队击鼓开道,诸侯王乘坐豪华马车稳居中央,后有多辆轺车和随行人员相从,浩浩荡荡的车队伴随鼓乐声,气势威武!

    天子就更别提了。

    要知道西汉九卿之一的太仆,职责就是专门为天子管理宫廷车,还要亲自给天子架车,相当于是皇家车夫!

    天子都需要专门有一个太仆机构,来负责管理和安排天子的舆车和出行,可想而知出行得要多隆重!

    显然,这位被陪葬在墓室门口的外藏椁内,并且还带着车马器的殉葬人,生前应该是这位南越王的车夫。

    当然不会是类似太仆之类的高官,看陪葬品的丰厚程度可以判断,应该就是一位平民层次的车夫。

    这下墓道内的情况倒是清晰了。

    一个殉葬武士守着墓道口,保卫墓主人的安全。

    一个车夫带着车马器守在墓门口,随时为墓主人出行做准备。

    虽然还没打开墓门,正式进入这座南越王大墓。

    但是这位南越王生前的恢弘气势,却已经展露在了世人面前。

    只是为了死后的安宁和出行方便,就让一个武士和车夫跟着殉葬,甚至还不能葬在墓室之中,只能在墓道上守大门。

    这位南越王,恐怕不是性格多谦和仁义的君主啊。

    第二位南越王既然谥号是“文”,那多少应该也和汉文帝有几分相似之处,应该干不出这种活殉的事情吧?

    难不成,墓主人是那位跟着秦始皇打过天下,杀到岭南百越部族全都臣服的南越武帝,赵佗?

    这倒是挺像他的作风。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满级考古大师更新,一百四十七章守墓的武士,守门的车夫免费阅读。https://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