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兵者,诡道也 (第2/2页)
系,对信国公府没有坏处。 霍武听到此话,脸上露出几分惊讶。 他知道老爹很欣赏苏长歌,否则也不会主动以世侄相称。 但没想到。 老爹对苏长歌的评价竟如此之高。 世之潜龙? 霍武觉得这属实有些夸张了。 要知道。 虽然能被称之为龙的不只是皇帝,但哪一个不是载入史册的人杰? 这跟儒道某些只会嘴炮,讲仁义道德的圣贤不同,这群人杰是正儿八经的干实事,造福江山社稷,泽披万民。 不过心中虽如此想,但霍武却不敢当着老爷子面说出来。 唯有点头装作受教的样子。 “孩儿知道了。” 听到这话,老信国公知道儿子的性子,也猜到他的想法。 但没有再去劝说。 儿大不由父。 这笨牛脑子全长在肌rou上。 还好,还有孙子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苏长歌教导从文兵法,想必是对他寄予厚望。 就算儿子是坨烂泥,只要有这段师徒情在,自己百年以后,信国公府和苏长歌的关系也还在,不用担心人走茶凉。 正当老信国公如此想着时。 苏长歌拿着兵书回来。 “老国公,先师在世时没有留下手稿,全是口述教导晚辈。” “这些是晚辈根据先师教诲,整理出来的内容。” “大概还有十篇,不过晚辈近来琐事繁忙,要等过段时间才能著写出来,到时候让从文带回去,给您老阅览。” 苏长歌开口。 将兵书递给老信国公。 没有因为他的身份,就熬夜加更码字。 开玩笑,我是加更的人吗? 此时,老信国公接过兵书手稿。 见上面字迹未干。 知道苏长歌没有说假话,不是在故意吊自己胃口。 而且弟子整理先师的教诲著书,虽然少见,但也有先例,譬如说文圣,他的很多话就是座下弟子著书才流传下来。 但理解归理解。 不能够一次性看完全本,还要追更,老信国公很是难受。 随后,他将目光投向手上新鲜出炉的兵书上。 “孙子兵法,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 “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 “天者。” “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 “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 “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 “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看着兵书上的内容。 老信国公变得呼吸愈发急促起来,心中犹如翻江倒海。 兵者,诡道也。 短短五个字,尽述兵道真谛, 还有全篇对于兵道计谋的阐述,添一字嫌繁,删一字则失其意,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越是咀嚼越是感触良多。 老信国公自忖这辈子看了不少兵书,但没有一本反应如此巨大。 此时此刻,他感觉面前仿佛站着个俯仰世间的兵道大能。 孙武对兵道的见解。 如圣人之于儒道,自古以来,莫有能出其左右者! 老信国公回顾生平经历的大小战事。 无论胜败。 其原因无一不出书上所述。 此时,老信国公甚至有些庆幸。 好在此人生在大晋。 若是在蛮夷,恐怕现在整个大晋,已经沦为蛮夷扬鞭之地。 但又倍觉遗憾,若是此人扬名于世,老信国公甚至甘愿为其执马牵蹬,追随左右,哪怕做个帐下执戟郎也行。 想到这里。 老信国公深深的看了眼苏长歌。 如此人物,会将自己和慕家那老头称为兵道之大家? 恐怕在孙武眼里。 自己两人在兵道上的成就,与乡间玩闹的稚童差不多吧。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老信国公自嘲一笑。 仿佛能看到孙武与苏长歌谈论自己时,眼底深藏的轻蔑不屑。 不过他并不气恼,看完计篇以后,他已经明白了自己与孙武的差距,就算被拎出来嘲讽,也不敢有任何不满。 毕竟其他人。 连拎出来的资格都没有! 随即,老信国公转目看向第二篇。 孙子兵法·谋攻篇。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更新,第三十七章:兵者,诡道也免费阅读。htt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