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_第一百二十九章:江南范家,威武不能屈!查抄家产,格杀勿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江南范家,威武不能屈!查抄家产,格杀勿论! (第2/4页)

  而是回去厉兵秣马。

    随时准备等候苏长歌的军令,出兵砍了这群祸害一方的劣绅商贾。

    至于怕?

    年轻人尚有英雄气。

    老将军何惧?

    而后,就在苏长歌送走卫国公后。

    清玄的声音响起。

    “先生,可是有谁刁难你?我这就去帮你收拾他。”

    她一副自信满满的说道。

    “不用了。”

    苏长歌拒绝了她的好意。

    凡是妖类、修士、正神等超脱生灵,直接插手人间世务都会沾染上因果。

    就比如说陶先生,他虽然是仙道四品修为,但也要靠诸多手段来让江河之水泛滥成灾,规避因果,否则这人间早就乱了。

    清玄如今才刚被敕封为江河正神。

    虽有功德,却无愿力,过度插手人间之事必然遭到反噬。

    而且,就算这件事没有因果。

    苏长歌也不会答应。

    人间事,人间了。

    她是妖类出身,心性固然不错,但做事往往随心所欲,无所顾忌。

    而自己既然敕封了她。

    那就要对她负责,对江南百姓负责,不能养成她这任性的习惯。

    随即,苏长歌转目看向鱼幼薇,说道:“幼薇,可能要辛苦下你,先带清玄去读书明理,等我有空暇再亲自教她。”

    声音响起。

    清玄的脸色瞬间垮了下去。

    美眸盯着苏长歌。

    她不明白,自己只是想替先生出气而已,哪里做错了?

    霎时间,一股委屈感涌上心头。

    “读书就读书,哼!”

    清玄负气的说完。

    拉着鱼幼薇的手便转身离开。

    决定接下来几天都不主动跟先生说话,除非...除非先生主动来找到自己。

    见状,苏长歌不禁有些错愕,怎么养条龙跟养小孩一样,自己刚才应该也没凶她,只是让她读书罢了,她怎么还生气了?

    不过还好有鱼幼薇在旁边照看。

    再加上清玄本心不坏。

    倒是不必担心她去干什么坏事。

    等自己处理完政务,晚上再去教她读书明理,她应该能明白何为规矩。

    ......

    吴王府邸内。

    书房。

    赵珞听着身边人的汇报近况,嘴角不由轻轻上扬,露出几分冷笑。

    “这个苏长歌,坏了本王的好事。”

    “还想在江南混下去?”

    “现在粮价上涨撑不下去,才知道服软,请乡绅商贾到府衙做客和谈。”

    赵珞坐在椅子上,一脸倨傲之意。

    在听了陶先生的计谋后。

    他便行动起来。

    不得不说,不愧是陶先生,算无遗策,粮价刚上涨苏长歌便已经坐不住。

    这要再过几天,各郡将士和百姓们第吃不起饭,聚众闹事,百官和陛下追责下来,他苏长歌不说受罚,但肯定会挨顿训斥。

    心想着。

    身边传递消息的老仆开口问道。

    “王爷,您看要不要让那些乡绅商贾都晾着楚国公,不去赴会?”

    “不用。”

    赵珞摆了摆手。

    嘴角上扬,出言笑道:“苏长歌好歹代表朝廷,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

    “直接不去容易落人口实,所以你让他们每人各带二十石粮食过去,打发下他,就说地震受灾,乡绅们家里也没有余粮了。”

    声音响起。

    身边老仆露出谄媚的笑容。

    “王爷这招高明啊。”

    “二十石粮食不多,却恶心了朝廷,也让他们没由头找麻烦。”

    老仆开口夸耀道。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

    “不管怎么样,就算苏长歌磕头求我们,也绝对不能降价。”

    “一文钱也不降!”

    赵珞出声,语气中满是狠意。

    “王爷您放心。”

    老仆重重点头,一副同仇敌忾的样子。

    见状,赵珞满意的点点头。

    苏长歌让他登基称帝美梦破碎,他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放过此子。

    况且,江南粮价越是耗损大晋国力,蛮夷来时,皇帝就越是要竭力抵抗,根本无暇顾及江南,到时就是他大展宏图之日!

    想到这。

    赵珞转头看向老仆。

    “之前吩咐你办的事都做好了吗?”

    “做好了。”

    老仆答应一声,而后道:“朝廷那些官员由豪绅商贾联络,绝不会牵连到老爷。”

    “灾民那边,他们也安排好了人。”

    听到声音,赵珞面露喜意。

    什么以工代赈。

    他苏长歌想要博个美名,本王偏偏要让他带着恶名,灰溜溜的滚出江南。

    .......

    日落黄昏,府衙外。

    一架架雍容奢华的马车从远处驶来。

    身后还跟着几架拉着粮食,风尘仆仆的驴车,与前车相比寒酸至极。

    这一幕不由吸引了灾民们的目光。

    “那好像是王家的车。”

    “还有李家的。”

    “等等,范家的人也来了。”

    “他们来府衙干什么?”

    “看样子好像是给官府送粮食,他们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好心了?”

    望着驶过的马车,灾民们眸中露出惊讶之色,在他们的印象当中,这些人平常不是锱铢必较,拼了命使唤手下的佃农吗?

    而就在这时。

    一道声音在灾民中响起。

    “乡绅们仁义!”

    “肯定是体恤大家伙灾后不易,特地给送粮食来了!”

    “对啊对啊,乡绅们大发慈悲!”

    人群当中,两三个年轻汉子奋力呼喊着,脸上还挂着灿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