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四章:言出法随,口含天宪!斗转星移,太白如月! (第1/3页)
,弟,你再闯祸,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晋军营地内。 随着苏长歌开口,周围顿时陷入死寂。 唯有那不曾停歇的隆隆战鼓。 似是在为他伴唱。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听到前两句,老信国公心中顿觉豪气勃发,不由兴奋起来。 在霜雪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马入侵汉地,朝廷派出三十万将士,由霍将军出征迎敌。 描绘的不正是此时的境况吗? 在大晋不论是北方胡人还是西域夷狄,只要位于草原,统称为蛮夷之人。 而此次朝廷派出的兵马。 虽然不只三十万,但实际上真正的主力作战部队,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最为关键的是‘将军兼领霍嫖姚’这句。 将军自然指的是自己。 而这霍嫖姚,一语双关,一是指自己孙子霍从文,也就是现任嫖姚校尉,二就是自己当初也曾担任过嫖姚校尉一职。 “不曾想苏状元竟也知晓老夫当年。” 老信国公抚须含笑。 仅凭此诗。 他便足以名垂千古,而他的孙子霍从文,也会跟着一起被历史铭记。 后世的子孙都会积德,在蛮夷大举入侵之际,有个姓霍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汉家儿郎,与敌军在山海关外殊死一战! 而后面的那句。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天兵照雪下山海,虏箭如沙射金甲。” 写尽汉家儿郎的雄伟英姿。 腰插白羽箭,手持寒光剑,如同天兵一般与敌军决战在山海关外。 即便胡虏的箭矢如沙石一般射来。 亦是没有退缩半步。 “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无人,汉道昌!” 双方龙争虎斗,经过数个回合的酣战,将士们奋勇杀敌,星象亦是发生变化,太白入月,乃是胡虏必灭的吉兆! 敌虏可摧,胡星将灭。 将士们踩在胡虏的血上,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胡虏之尸埋在边塞上。 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 待到胡无人。 神州汉土自然和平昌盛! 伴随苏长歌吟完整首诗,老信国公只觉心中涌现一股豪迈之气。 “哈哈哈....” “好一个胡无人,汉道昌!” 老信国公拊掌大笑。 最后的这句,无疑是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尽无数边陲将士的愿望。 若不是胡虏侵略中华,他们又岂会拿起刀剑,披上甲胄,在这苦寒严冬之地戍守?他们又怎么会抛下家中的妻儿父母?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全都是胡虏! 而待到胡地无人,他们也就不用骨rou分离,也就不用拼死搏杀。 汉人们都可以过好自己的日子! 也就在此时。 距离此地不足百里的一处高坡上。 正在俯瞰战局的托雷。 听完苏长歌的诗后,忽觉有股寒风袭来,但此时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这上面。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无人,汉道昌。” “好!好一个旷古之才苏长歌!” 托雷面色阴沉,目光凶戾的望向大晋营地,眼中露出滔天的杀意。 他只是想奴役大晋百姓,没想到苏长歌比自己更狠,居然想杀到他胡人灭种,杀到他胡人绝裔,让他如何能不气愤! 不过很快。 托雷脸上就露出阵阵冷笑。 “一介儒生。” “只会逞口舌之利。” “即便诗词做得再好,但本王有铁骑十五万,步卒二十万,每人一口唾沫也足以淹死你,两军交战,靠的终究是拳头。” “诗词?文人的寒酸罢了。” 冷静下来的托雷,不屑的开口。 伴随声音落下,边上的幕僚和部落首领纷纷出声附和。 “就是,诗词做得再好有何用?” “不比那些怯懦迂腐的晋人,吾辈靠的是弓马打天下,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那些晋人真是矫情,行军打仗还要吟诗作赋,待我王庭席卷天下,马踏中原,非要那些晋人穿上我王庭服饰,跪在地上自称奴才,供我王庭为仆为奴不可!” 一道道声音接连响起。 听到这些话。 托雷的面色稍稍缓和下来。 同时对最后那句。 让晋人学着王庭的样子披发左衽,跪地磕头自称奴才很感兴趣。 这帮子晋人不是喜欢称自己为华夏苗裔,传承自上古圣王,有着礼仪、服章之美吗?那就让他们也变成他们口中所轻视蛮夷! 一念至此。 托雷顿时有了个大胆的想法。 若自己入主中原。 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焚烧或修改历史典籍,然后再奴化这群晋人。 使其永远不敢再生出反抗的念头! 甘为王庭奴仆! 而就在托雷思索的同时。 大晋营地。 苏长歌吟完诗词后,目光看向远处那乌泱泱的蛮夷大军。 他刚才这首诗,乃是诗仙借乐府古题‘胡无人行’创作,而此题最早源于五胡乱华,那个华夏历史长河中的至暗年代。 在当时。 胡人将汉人视作两脚羊,夜间打骂建银,白日则宰杀烹食。 华夏文明险些断送于胡人之手。 “只要有我在。” “就绝对不会发生类似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