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 碑文拓印 (第2/2页)
鱼还跟我说,你对珍珠有兴趣,一会去我店里,我给你挑一些。” “关老,关老。”这家书画店的老板忙打岔,这关老说是这文玩一条街最大的顽主,其实就是坐地分赃的掮客。这要是让人领走了,什么好处都留不下。不过这人还不好得罪,只有让他在这里把事情挑明路了,按他好面子的性格,只要在这儿把生意谈成了,他也不至于横刀夺爱。“您来掌掌眼。” “这是,……”关老先是看了看纸张,然后拿起一张,慢慢摸着纸上的纹路,这神情都变了。 “关老,这应该是老纸了吧。” “老,很老。” “八十年代的?” “比这老。” “六十年代?还是建国前后?”老板见关老不说话,声音都有些磕巴了,“不,不会是民国时期的吧。” “要我说,这做纸的手法,是宋朝的,只是从这纸张的颜色、光泽、材料来判断,这纸应该是民国时期,用宋朝手法仿制的。还不是一般的小作坊,是那些大号专门做的。” “民国时期,费这么大劲访宋朝的纸做什么?” “你也是做这行的,有些事非要点明了不可?” “哦,我明白了。”老板做仿然大悟状。书画造价也不是现在才有,清末民国时期,就有一帮人专门做这个。用古纸、古墨仿制名人名画,一般的行内人也很难发觉,是专门卖给那些懂行又不是太懂的人。 杨易却是不明白。不过跟他猜测苏哲的年代差不多,他那个时期很像历史上的南北宋时期。 关老看完纸,又发现了碑文。说起来,这老头别看生意气很浓,但还真有些本事,首先他发现这碑文的字体,那是真的好,虽然有几分柳宗元的风骨,但意境笔锋还是有着差异。这书法功底未必比柳宗元差。楷书易学难写,是个人,练几年字都能写一两笔楷书,但要写好,写出风骨来,难。更难的是走出自己的一条道来。 看了字,发现这碑文也是自己从未看过的内容,是一篇叙事文,纪念一位玄妙真人所作。越看越心惊,如果真有这石碑,而且是千多年前唐宋时期的话,这碑文说明什么,说明在唐宋朝时期,还有一个朝代,或许是一个地方割据的小朝廷,名字叫齐,齐王有妃,后来出家,号玄妙真人。这篇文章就是写她的。 “小兄弟,这幅字的石碑在何处?”关老一把抓住杨易的右手。 【在苏哲老家。】杨易心中吐槽道,可眼下只能睁眼说瞎话了,“这些碑文是一位老先生所赠。他说我的字写太丑了,让我多练练字。您看,这就是那位先生所书。”杨易翻出苏哲写的那幅“太虚幻境”。 关老看了眼,放下了。“这人的字倒是在模仿这碑文,不过我感觉写字人年纪应该不大,这笔风有些稚嫩。”说着盯着杨易,眼睛分明在说,别自己写幅字就冒充老先生,这种事情我瞧的多了。 “可能是那位老先生故意为之吧。”杨易反正不认账,看你能奈我何。 “小兄弟,如果你再见到那位老先生,一定要帮我问一问这石碑在何处。这说不定是件国宝。而且就你手上这份拓印,那也能增值不少。”老关知道杨易说的话语焉不详,但也不深究。 “没问题。”等能再次见到苏哲这个书生再说吧。 “好了,陈老板,小兄弟这些字画,你就多费点心思。” “得了,您瞧好吧。”这陈老板一老广府人,偏偏要学帝都那一套腔调。 “走,走。小兄弟,咱们去瞧瞧珍珠去。” “关老,关老。您瞧,我还有点事情想求一求这位小兄弟。” 关老眼神一瞥,轻声笑道,“你是对这纸有兴趣吧。罢了,你自己谈吧。” “小兄弟,你这儿还有这纸吗?我是真心喜欢这纸,价格好说。”说着老板指了指关老,“你看,你都认识关老,我在人品如何,您问问关老。” “我倒是有心做这生意,可这纸也是那位老先生所赠。这样吧,下次要是我能再碰到老先生,我一定帮您问,我看他手头应该还是有些的。” “那就麻烦你了。咱们留给聊聊号吧。”应拉着杨易,互相留下了社交软件的号码。 也没坳过光老这个小老头,被硬拉着去了他的店铺。还真别说,他店里珍珠品类繁多,价格也不一,有养殖的,也有天然的,有颗粒饱满,能做饰品的,也有大批量出售,做化工原理的。 杨易选了些品相不大好的天然珍珠,反正是用来做原料的,要那么浑圆一体做什么。 看看时间,算了,别回去了。直接跑到瑾瑜的店铺,幸好,他今天还在。 “运气真好,你没出去。” “什么运气好,特意在等你。今天买了多少?” “买什么?” “珍珠呀。你不是在老关店里挑珍珠吗?” “你怎么知道的。”差点就爆了粗口。 输记晃了晃手机,“老关发信息给我了。” “看来你们关系很好呀。” “你以为这个老家伙是3月5日呀。” “什么意思?”这输记,开个店后学着说话不明说,老是拐弯抹角了。 “自己去查吧。”瑾瑜递给他一杯茶,“这老家伙是无利不起早,说说吧,你是不是有什么东西被他看到呢?” “哦。我刚刚去后面那条街,找人装裱几张字画,给关老看到了。他觉得其中一张碑文拓印可能是文物。” “我猜就是这样。这老头人品不咋地,眼光还是不错的。” 瑾瑜带着杨易去了停车场,站在一辆红色的跑车面前。“怎么样,这车帅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