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八章 隋唐秦叔宝 (第2/2页)
的兵力。 这也是孙策为何会向张华屈服的原因。 夏城,张华帮孙策解围之后,留下孙策、周瑜守朝歌,然后带兵渡过黄河,返回夏城,着手攻略中原。 光武帝刘秀成了河北霸主,攻略河北的难度为地狱级,因此张华把攻略方向变为中原。 中原有几大诸侯,努尔哈赤、曹cao、司马懿等诸侯林立,容易逐一击破。 “吴玠、谢艾等人攻下司马越的地盘,立下奇功。只有他们这支兵马,还无法吞并其他十七路诸侯。” 张华已经派夜不收前去打探情报。 太行山十八路诸侯有强有弱,第一流诸侯,如隋朝名将张须陀,兵马超过七万人。第二流诸侯,如司马越,兵马有三万至六万不等。不入流的诸侯,兵马可能只有一两万。 吴玠、谢艾带着三千人,灭了司马越,已经算是创造了奇迹。 三千越甲可吞吴。 只要时机恰当,还真能几千兵马灭了对方一个帝国。 不过,司马越被一伙山贼灭亡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其他诸侯有了防备,那么就不好对付。 尤其是张须陀这几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只要不掉以轻心,谢艾就不能用对付司马越的方法击败他们。 司马越被几千人灭掉,还是因为大意了。 否则司马越的两万人等到苟晞的三万人回来,一共五万晋军,坚壁清野,再步步为营,吴玠、谢艾的三千人也拿他们没辙。 “杨业、杨延昭、李显忠三人,率领一万杨家军,前去与吴玠、谢艾汇合,击败张须陀。最好可以活捉张须陀、秦琼。这两人,可都是古之名将。” 张华对张须陀、秦琼两员猛将,略有耳闻。 尤其秦琼,更是家喻户晓。 关羽战秦琼,何人不知? “若要攻取中原,必灭努尔哈赤。” 张华将目标转为中原之后,首当其冲的是与张华为敌的努尔哈赤。 曹cao的义子曹真,与张华也结下了梁子。 “在此之前,先见一下于谦,此人可是忠义之士。” 张华在夏城驻兵,兵锋还没出虎牢关,在观望中原的局势。 努尔哈赤与曹cao打的不可开交,血流成河,千里无鸡鸣。 如果张华一旦插手中原,很难说努尔哈赤与曹cao的关系会变得如何。 张华的兵力强于努尔哈赤和曹cao的任何一人。 张华的主力要是出现在中原,定然会引起关东地震。 朱骥收到张华的命令,携带老丈人于谦,前来夏城定居。 夏城是张华发家的地方,也是控制华夏四方的中心。 张华在打下关中之后,终于将精力放回河洛。 于谦听说在河洛崛起的霸主张华,西吞关中,北攻河东,东取荥阳,南至商洛,拥有击败努尔哈赤的实力,于是应邀而来。 张华可算见到西湖三杰之一的于谦了。 西湖三杰,除了岳飞,另外两人,于谦、张煌言,都出现在了张华的领地内。 “于少保,久仰大名。” 张华给足了于谦面子。 张华打心底,对这种挽救社稷于危难的忠义之士感到钦佩。 于谦、张煌言的军事能力不见得很强,但最重要的是气节。 军人,要有骨气。 “岂敢,岂敢。这段时日,劳烦大人照顾小婿,廷益拜谢大人。” 于谦知道张华的领地拥有上千万人口,虽然还没称王,但与王侯无异,自己的女婿朱骥还要依靠张华提拔。 “朱骥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因此才会得到提拔。” “我也未曾想到,当初的锦衣千户,成了锦衣卫指挥使。当初我还怀疑此人的能力,不过,作为老父亲,对女婿怀疑,也是理所当然。” 于谦感慨万分。 “不知于少保是否愿出仕,为我效力?我正欲发兵,攻灭努尔哈赤,取中原之地。” 张华猜想朱骥已经给于谦做好了思想工作,于是开门见山,直接招揽于谦。 于谦深吸一口气:“既然大人有攻灭后金国的志向,讨伐吴三桂、孔有德等几个叛贼,那么廷益愿意助大人一臂之力。” 成了。 张华心里暗喜。 如果没有努尔哈赤与于谦的矛盾,张华还难以找到招揽于谦的借口。 于谦估计也痛恨吴三桂、孔有德等几个投靠努尔哈赤的大明叛将。 即使是敌人,也没有叛将可恶。 于谦出仕之后,张华可以在夏城的领地石碑看到于谦的英雄属性。 【英雄】:于谦 【等级】:43 【统帅】:85【武力】:46【智力】:88【政治】:90 【第一天赋】:缮兵固圉 【第二天赋】:才捷 【来历】:明朝兵部尚书、少保,土木之变后,保卫紫禁城,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 …… “于谦的能力和品德没的说。” 张华看到这位明朝兵部尚书的英雄面板,也不由感慨。 除了个人武力有些缺陷之外,于谦的其他三项能力尽皆不错,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出任兵部尚书。 兵部尚书不见得一定是统帅值超一流的名将,更多时候是负责招兵买马、生产军械、调整布防,智力值和政治值也不能低了。 于谦在大明朝主要在兵部就职,对兵部的事情再熟悉不过。 张华也开始设立兵部,让于谦开始着手兵部事务,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 不过,兵部没有真正的调兵权,也没有任免高级武将的权力,这些权力都被张华掌握在手中,以免被兵部架空。 张华招揽于谦,然后出兵虎牢关,窥视中原之地。 …… “奉孝啊,孤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正在中原征战的曹cao,突然打了一个寒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