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国潮风 (第1/1页)
“喂,您好,这里是陆氏博物馆。”陆言接通了电话,开始电话面试。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清冷的女声:“您好,我在人才招聘网上看到博物馆的招聘启事,所以想打电话过来问问情况。” 招聘启事刚挂出去没多久就迎来应聘者,陆言大感满意。 刚才和杨楚楚了解过,这个月卖票的钱,已经将近十万了,博物馆经济状况已经不是捉襟见肘,所以再加一个员工对陆言来说,完全负担得起。 不过招聘启事上写的是兼职,就是不知道对方是要全职还是要兼职。 如果兼职的话,大概只能周末的时候来上班,作为老板的支出是要少一些,但同时增加了不确定的风险。 两相权衡之下,陆言宁愿多花一些钱让对方全职,以此节省他的时间成本,余下的精力能去做别的事情。 短短一两天时间,陆言的思想就变了,之前明明还想做个周扒皮来着。 “我们这边确实在招聘引导员,需要一定的文史基础,同时需要随机应对,对历史感兴趣。不知道您是想全职还是兼职呢?” “兼职。”对方说。 陆言瞬间大感无趣,把杨楚楚的联系方式给应聘者:“你去找我们博物馆的hr面试吧,她比我更专业。“ 说着陆言就挂掉了电话。 回过头,对杨楚楚说:“楚楚,一会儿有个面试者会给你打电话,你好好了解一下啊。毕竟是你未来的小弟,我就把挑选的权利留给你了。” 杨楚楚高兴坏了,并没有意识到,她只拿了一份工资,但又干了hr的活,反而觉得老板给她放权,老板真好。 “知道了老板!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杨楚楚又问:“对了老板,薪资待遇你还没说呢。” “兼职一天150,不包食宿,没有五险一金。全职让她和我谈。” 交代完应聘的事情,陆言就走了。 接下去,他还要去把两道菜的商标给注册下来,占個先机,免得日后吃官司扯皮,为他人作嫁衣裳。 陆言办事周全,走了一步就要想后面的十步,心思早已在一次次死亡之下,变得比之前缜密不知多少。 跑了工商局,等结果大概需要一个星期左右,接下去的流程就是急也急不来的了。 而挑选合作伙伴更是重中之重,同样也轻率不得。 陆言需要好好筛选决定。 目前来看,他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挑选已经有规模有口碑的现有商家合作,这样做的好处是品控问题得到保证,上游下游不需要cao心太多,基本上就等着分红赚钱就行。 但也有坏处。 比如说,对方店大欺客,再比如说,陆言可能需要交一笔高昂的费用;再再比如说,这驴rou黄面和杏皮水的配方最后可能变成对方的。毕竟食谱可没有版权,陆言的权益不太能得到保证。 如果最后扯皮撕逼,对方拿着陆言打出来的名气和口碑,另起炉灶,陆言拿他们毫无办法,打官司也打不赢。 个人和资本对抗是没有胜算的。 陆言只是个小老板,不是资本,风险自然也大。 另外一个选择,则是找一个有手艺但没有身价需要打工求生的人来给陆言打工。 这样一来,打工人就只是打工人,哪怕他薅去了菜谱,损失于陆言而言,也是不大的。因为个人能造成的影响有限,陆言的生意也不会受到影响。 总体来说,陆言更偏向于后面这个办法,但实cao难度反而比上面一个选择要大得多。 毕竟上面加盟最多拿钱就行,后面这个,让陆言上哪儿找一个有手艺还老实本分,愿意打工的人呢? 难,实在难。 陆言想要在下次换上新的主题展览之时,想要把面馆也给开上,时间瞬间变得紧迫了起来。 犹豫再三,陆言决定在博物馆附近考察一番,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发掘的人脉。 博物馆附近是有一条小吃街的,以前也曾经繁华过,热闹过,不过现在随着城市中心建设的转移,也逐渐变得门庭冷清,人声不在。 要说客流量,那就和以前的博物馆游客一个待遇,大哥不说二哥,一样差。 至于要怎么知道老板的手艺和为人,道理和行动十分简单,把这条街上的面馆全吃过去一遍就行了。 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尝出来老板的手艺,还能尝出材料的好坏,看一看对方的为人底线如何。 如果有合适的,就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对方和陆言一起红红火火搞事业。 陆言想得也很简单,如果挖不动老板,就挖师傅,挖伙计。 一般来说,诱之以高薪,就没有挖不动的墙角。 陆言一路从街头吃到街尾,吃得快吐出来了,终于让他吃到一家味道还算不错的面馆。 老板的手艺很好,面条劲道十足,汤汁给料也算实诚,吃起来算是这条街上最好的了。 这是一家夫妻店,夫妻两人人到中年的模样,看上去苍老而疲劳。 一询问才知道,夫妻两人是从外地过来开店的。 夫妻两人勤劳肯干,为人做事也踏实,一开始开店还能挣着些钱,把钱往家里寄,给上学的几个孩子生活费,供养父母。 但是渐渐的,材料物料都涨价,还有房租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的涨,夫妻两人的面也涨价,但这一涨价之后,本来客流就不多的店,就更少有人来了。 毕竟来这里消费的人,图的就是个实惠。 他们又不敢多在用料的源头上克扣敷衍,这店就入不敷出,逐渐开不下去了。 陆言来得正巧,这家面馆,下个月就要关门大吉,夫妻两人打算回家种地算了,也免得提心吊胆的,总害怕倒闭。 夫妻两人唉声叹气,因为没有客人,清闲,所以也乐得和陆言唠嗑,诉一诉苦水。 听完后,陆言一颗心就动了起来,暗想人果然就是要多做好事,这不,正愁没有手艺,资源就自动送上门来了吗? “是这样的。”陆言放下筷子,努力让自己笑起来和善一些,因为经常佩戴“信服”天赋,让陆言对于怎么说话能取信于人更得心应手。 “我最近想开一家面馆,正好缺一个做面的师傅和一个洗碗打杂的员工,我看你们上有老下有小,一大家子等着吃饭,工作一天都不能断。不如这样,你们先去我那里打几个月的工看看?” 陆言眯了眯眼,心里已经算好了一笔账,笑着说:“我不仅包食宿,还包五险一金,也算给你们一个保障,比你们单干要稳定得多了,还不用承担房租这么辛苦。” 夫妻两人一听,顿时瞠目结舌。 他们只听说过自己出去找工作的,没听说过老板找上门来的,他不会是骗子吧? 陆言仿佛看破了他们的困惑,笑着说:“我是陆氏博物馆的馆长,你们或许知道,就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你们有空可以过去看看,我家博物馆很不错的,每天都有客人,在里面卖面要比外边更贵,也更稳定。” 说完,陆言就离开了。 上赶着不是买卖,他知道这个道理。 路和信息已经给他们留下了,一对已经走投无路的夫妻,但凡还想继续在城市里留下去,就必定要思变。 面对陆言抛出的橄榄枝,只要不是个蠢的,就不会拒绝。 陆言所料果然没有出错。 三天之后,这对夫妻果然来博物馆了! 既然肯来,那事情就成了一半,到时候先和他们签一个劳动合同,让对方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跑路,余下的事情再慢慢筹谋。 陆言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从文化到生活,他会让国潮风吹遍这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