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那点事儿_考公?考研? 还是工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公?考研? 还是工作? (第1/1页)

    到大三的时候同学们开始积极的迷茫着或者消极的迷茫着。

    积极的迷茫就是像我这样,什么比赛都参加,什么实习都去,什么课题都参与。消极的迷茫就是上网打游戏谈恋爱,除了学习之外的什么事情都干,为了逃避就业。

    无论哪个年代,积极的迷茫和消极的迷茫都存在。要么就是选择太多不懂聚焦,要么就是没有选择不懂争取。

    我大二上了王老师的免费高级经济学补习班后,到了大三就顺理成章准备考研复习了。

    2010年那个炎热的暑假,我在学校准备考研。我们住在没有空调的出租房里,我热到只有44公斤。有一次马哲课上,意外的接到校外杂志的电话,说可以有偿拍杂志封面。我回了一句我在上课就挂断了电话。

    当时一起准备的有同班同学欧阳,还有外面工作的考生陈同学,廖同学。

    陈同学跟我说:我工作一年在佐丹奴做零售,我就知道那不是我想要的,于是我回来考研了。后来在上海财经金融硕博连读。现在做的是我的职业理想:大学老师。廖同学在复旦读金融硕士,后来去了海通证券。

    我分数不够,被调剂了。

    至于我为什么会分数不够呢?当时的我不懂拒绝的参与了很多校内外的比赛和老师的课题,也拿了一些奖。

    此外辅导员还在系里挑了五个学生去区委实习,我被挑在了共青团。就这样的情况下,在准备考研的那一年里,我经常是上午上课,下午去区委实习,晚上回图书馆看书。

    机会很多,但不懂什么是聚焦。当时看,都是机会。现在看,都是诱惑。

    在考研结束的那个大四寒假,估完分后预计会被调剂,我拿着哥哥的电脑坐在县城的出租房里投了两天的简历。

    那时候的我因为准备考研错过了学校的校招。然后通过网投简历拿到了五个上海的面试机会,于是我放弃留在区委共青团的机会决定去上海闯荡。

    父亲不理解,到现在父亲也不理解。而母亲默许了。

    母亲为什么会默许呢?也许是在我暑假从其他市里乡镇辅导班结束回家后,拿着一千多的报酬拉着她一直发汗的手,去药店里给她买了一盒上好参片。

    她时常会说那以后她的手脚不盗汗了。也许那时候母亲就知道,无论我跑多远,都是她手里拉着线的风筝。

    亲情是每个人一生的牵挂和羁绊。

    在家的最后一天中午,去超市买吃的,母亲说:你带把伞。我说天晴着呢,她重复了一遍:你带把伞。

    我嘴上应付着好的好的,拿个手机就出门了。买完刚出超市门,淅淅沥沥的雨就下了。超市离家不过五百米,我想都没想就继续回家的路。

    然而一秒钟变暴雨,一路有些大树可以挡挡,快到家的时候没有大树,被淋成了落汤鸡。好在比较近,到家门口的时候,雨基本不下了。到家了就没雨了,外面电闪雷鸣轰隆隆,换身衣服就开始做饭了。

    许多年以后再看这像不像人生?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是个预言家,讲的话如此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