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七章 制镜 (第1/2页)
李百药一听,倒也不推辞,点点头道, “陈侍郎果真是大公无私,老夫自当一力保举此子进那国子监,这就别过了,老夫还要去找冲远公商议,此子老夫便带走了。” 陈宇哈哈一笑,抬手叫过也是一脸喜色的骆宾王来, “观光可听见了?好好在此念书,将来出将入相全凭个人本事。” 骆宾王突然神色肃穆起来,朝着陈宇深深一揖道, “陈公于我骆宾王有大恩,无以为报,愿奉陈公为师,终生侍奉。” 古人对于“师”这个称呼是极其重视的,“天地君亲师”,这是五个最最尊贵的称呼,陈宇哈哈一笑,摆手道, “无妨,本侯不过是举手之劳,观光还应勉力进学才是,至于这拜师嘛,李师也好,冲远公也罢,才华品德均在本侯之上,观光应访明师,投高友,切不可玩物丧志。” 骆宾王一躬身, “是,谨遵陈师教诲。” 李百药当即带着骆宾王去找孔颖达了,陈宇则慢悠悠的出门骑马回家,啧啧,骆宾王啊,虽然这货将来做不成什么大官儿,但是这样人要是给自己留下一笔,说不定往后的历史书上还会有什么“谢恩师陈子寰表”。 陈宇得意洋洋的回到家,几个俏老婆围上来,也不知道陈宇为什么这么高兴,一打听,居然是收了个徒弟,李丽质率先捂着嘴笑道, “夫君尚且刚及弱冠,便要开山收徒,当真是前无古人了。” 陈宇哈哈一乐,大为得意,甚至还在家里喝了几杯,几个老婆也不知道骆宾王是谁,还道是陈宇心血来潮所为。 过了几天,李桓果然把蒙学的名单给送了过来,陈宇细细看了一遍,反正这上面的名字他也不认识,正好将作监的玻璃窗做好了,陈宇让匠人赶紧去装修,免得误了时日。 这天陈宇刚散朝,长孙冲便凑了上来,笑吟吟的开口问道, “子寰的铜镜可铸起来了?” 陈宇莫名其妙的问道, “什么铜镜?长孙兄要买铜镜作甚?家中的不够用了?” 长孙冲奇怪的看着陈宇, “往年子寰没有送给圣人吗?子寰入朝为官也有两三年了吧,难不成都没送?” 陈宇摇摇头,表示不知道长孙冲在说什么,长孙冲仔细盘算了一遍,才恍然大悟道, “怪道子寰不知,往年子寰不是出征在外便是去了江南道,这大唐的端午,百官均要于江心打磨铜镜,献于陛下,陛下也会赏赐铜镜于百官。” 陈宇翻着白眼想了想,好像是听过这么个典故啊,只不过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儿,打听了半天才知道这就是个习俗,和吃粽子划龙舟差不多的事儿。 镜子光亮,又以金属铜来锻造,如日月,有明察秋毫,祛除邪恶鬼魅的吉利。所以端午节的这面进献给皇帝的镜子,就有特殊的意义。 陈宇当即问起长孙冲道, “那长孙兄的镜子可打磨好了?” 长孙冲摇摇头道, “还未曾打磨的好,这镜子 打磨殊为不易,听闻那百炼镜更是难得,家父去年便献给圣人一面,如今还在甘露殿中使用呢。” 陈宇点点头,心想镜子嘛,简单的很,这不是有玻璃嘛,弄个后世的镜子是不行了,但是做个普通的银镜还是没问题的。 当即告别了长孙冲,陈宇直奔将作监,张巍正在指挥着将作监大力生产玻璃和红砖呢,哦,还有橡胶,见陈宇来了,擦了把汗,笑呵呵的迎上来, “见过陈县公了。” 陈宇点点头,用手指了指后面的仓库, “本侯想来买两块大一些的琉璃回家,另外,将作监可有锡块和水银啊?” 张巍点点头,又摇摇头,奇怪的问道, “呵呵,陈县公要琉璃?拿去便是了,这方子还是县公所制,如今琉璃又不值得几个钱,只是这锡块倒是有些,水银可就没有了,便是那丹砂也大多在太史局,不知县公又想制些什么?” 陈宇咂咂嘴,摸出一块小金饼来递给张巍,开口道, “这样,劳烦张少监,替本侯打一块锡箔,越薄越好,越大越好,本侯急着用。” 张巍喜笑颜开的接过金饼子来,陈宇每次出手都很大方,虽然这金饼子不是整块的,但是也值得二三十贯了。 “是是是,陈县公只管放心,明日一早来取便是,某自当亲自为县公打制。”张巍拍着胸脯道。 陈宇点点头,赶紧出门跨上马背,来到太史局,水银这玩意儿看来只能去找李淳风了,虽然陈宇很怕和他见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