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8章 他打他的 (第1/2页)
雪越下越大。 南面的元军阵中,一杆杨字大旗之下,杨文安用望筒望着远处张珏的旗帜,道:“果然是这样。” 他曾经是一个很英俊的年轻人,如今脸上却有一个箭窟窿,显得有些可怖。 好在,领兵打仗的能耐却没因此而改变。 “要猜出张珏的计划很简单,看他的目的是什么。毁船不退,据九原城而守,为了让关中有时间准备兵力。这一目的完成,他必然要收缩回关中。十天前我就提醒过忙古带了,张珏必要履冰过黄河。” 杨文仲道:“可惜,忙古带没能拦住张珏突围出九原城。” “兄长不必觉得可惜。”杨文安道:“我把张珏拦在这里,已经够了。忽必烈会看得明白,我比那些蒙古勋贵能打仗得多。” “到这里了,称陛下吧。” “嗯。”杨文安轻轻摸着脸上结痂的伤口,道:“陛下能看得明白,要想打败李瑕,得靠我们这些汉军了。” 远远地,有一声唐军的喝骂飘了过来。 “是投降蒙元的大获城叛徒!杀了他们……” ~~ 刘金锁已冲杀进了元军之中。 有几个瞬间,他确实有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感觉。 敌兵也是下马步战,身披步人甲,阵线严密,打起仗来不像是之前的元军那样松散。 像宋军,又比大部分宋军军律森严……这两个特点加在一起,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军队。虽然这么说很多人不信,毕竟岳家军被自毁长城了。 总之,此时冰面上交锋的,是两支同样由赵宋的川军为基底打造的军队。 厮杀开始了之后,刘金锁发现,敌人比蒙古军队难打。 在河套时,与那个忙古带交战,就觉得忙古带麾下的蒙古军队松松散散的,远不如当年蒙哥、兀良合台、汪德臣麾下的蒙军。 反而是杨文安的兵马让人感觉更强。 这真的很荒唐。 大家一起在弱宋抗蒙那么多年,一直觉得蒙古太强太可怕了,结果到了今天却发现还是从弱宋出来的川军战力更高。 难以置信。 刘金锁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李瑕曾经与人探讨过这个问题。 一开始蒙军很强,于是打败了色目人,带着色目人收服了中原人,再用中原人去攻打川蜀,再收川兵去打江南。 漫长的数十年过去,近二三十年的战火中,真正在搏杀、在卖命,始终在血与火里苦苦挣扎的,恰恰就是北人与川人。 看似荒谬的问题,总有它自己的原因。 当刘金锁的长矛捅穿一名元军的喉咙,看着对方的眼睛,他也不由为这些大获城的士卒感到悲哀。 他觉得,是杨大渊一个投降的决定,害了这些士卒的一辈子。当然,他没有想过其实如果蒙元终得天下,那杨大渊就是对的。 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大喊。 “杀穿他们了!” 刘金锁定眼一看,果然看到程聪率部在右翼终于杀出了一个缺口。 他连忙领兵补上去,巩固住战果。 “走啊!杀出去!” “扶住程将军的旗!” “……” 刘金锁向那杆旗帜下看去,却没有看到程聪,只听到有士卒的恸哭声。 天上的雪与地上的血混在一起,脏兮兮的,刘金锁飞快地踏着那血泥跑过,顾不得去看。 但有一瞬间,他想到,出身钓鱼城的程聪,看到那些来自大获城的士卒还在为蒙元厮杀,该有多生气,于是不顾一切地冲锋上去,终于杀穿了这个阵线。 “不能把老程的战果丢了!杀过去!杀穿他们!” “杀过去啊!” ~~ “那边有个缺口。”杨文仲放下望筒,指了指右翼。 一转头,他发现杨文安早已看到了。 “不派兵马补上去吗?”他又问道。 “舍不得。”杨文安道,“我们的亲兵都是从大获城带来的精锐,舍不得派他们去。兄长你看,现在张珏那些兵马就是一只疯虎,一只受了伤想冲回山林的疯虎,是真会狠狠咬人的。” “那不补上去,张珏可就逃了。” “我们已经拦得足够久,是忙古带没及时包抄。” 杨文安又看了一眼张珏的旗帜,心想其实现在是能报安塞城一败之仇的。 只要他愿意承受损失,可以歼灭张珏。 但他父亲是已经为赵宋殉过国的忠臣烈士了,他投靠蒙元不是来当忠臣的,是来当世侯的。 “遇到想逃的疯虎,放箭射它就可以。留下尽量多的首级报功吧。” “是!” 元军改变了战术,不再封堵,开始追击、放箭。 ~~ 乌拉特牧场,元军大营。 原本坐在篝火旁的忽必烈抛下了手中的战报,站起身走到帐外,眺望着南边的黄河,脸色阴沉下来。 “陛下,帐外冷,还是先进……” “冷?”忽必烈当场便发了火,“从草原上来的蒙古人怕冷,那些江南来的汉人不怕冷吗?” 见他发怒,周围的人跪倒一片。 “陛下息怒,是臣失言了。” “大汗,我们不怕冷,忙古带已经南下追击张珏了。” 忽必烈大步走到了冷风之中,任由积雪没过他的靴子,任风吹掉他的帽子。 一众臣子连忙跟上,陪着他站在那。 之后,营地各处便有人赶过来,与他们的大汗、皇帝站在一起被风吹雪淋。 许久之后,还是有人将察必皇后请了出来。 “大汗,是出了什么事让你这样大动肝火?” “这还是本汗亲征。” 忽必烈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有些像是地底滚动着一声闷雷。 “这还是本汗就站在这里,你们打起仗来也能这么慢慢吞吞。如果本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