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90章 熊耳夫人 (第2/2页)
,她的母亲才又生下了她。 她从来没见过生父,只知道那些年母亲不停地被抢走,比牛马还要卑贱、辛苦……直到兄长当上了蒙古国的官。 而她自己,一边受兄长教导了汉家诗书礼仪,一边担心着被抢、被奴役。 她天生仰慕那种强大又文明的男人。 视线中,王立已是浑身浴血,高高举起了那元将熊耳的头颅。 余下不到两百人的唐军欢呼不已。 李玉萍吸了吸鼻子,把望筒还给王满仓。 王满仓咧嘴一笑显得又坏又贱,问道: 王满仓愣了一下,摇了摇头,暗骂这小娘们厉害,王立若是真看对眼了,怕是要被她拿捏。 转念一想,却也无甚打紧的。 …… 战场上,还很年轻的王立正在举着熊耳的人头欢呼。 李玉萍又听了一会,转头去安抚她的母亲,道: 此时此刻,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天翻地覆了。 ~~ ~~ 五原城。 杨文仲将一封信递在杨文安面前,又道: 杨文安接过信,却是看也不看,直接撕成碎片,道: 碎纸被投入篝火之中,他又补了一句。 杨文仲叹息了一声,道: 杨文安默然了一会,道: 这番话难得有一点点打动了杨文安。 杨文仲又道: 杨文安的脸色终于难看起来。 他自视甚高,确实难以忍受被年纪差不多的张弘范指挥。 但他开口却是道:「这蒙古汉军都元帅不过是为了安抚顺天张 家,西路军的统帅依旧是宗王脱忽。」 杨文安说罢,有些烦躁地皱了皱眉。 他意识到在自己心里,竟然更愿意俯首于那个无能的、废物一样的蒙古宗王脱忽。而不愿服气于更有才能的张弘范。 这源自于大蒙古国给世人带来的强大的威慑。 但这种强大,其实早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杨文仲提醒道。 杨文安向后一倚,哂笑了一声,又道: 说罢,他的眼神再次坚定起来。 他已做出了决定。 杨文仲无奈,叹息一声,向外走去。 走到一半,却是又停下脚步,再次提醒了一句。 杨文安身子一僵,抬起头来看向杨文仲,显得有些失神。 正要开口说话,却听帐外响起一声通传。 若说李德辉的招降信已经够让兄弟二人意外了,再翻开张弘范的来信,他们却更加出乎意料。 杨文安看罢来信,轻笑了一声,神色放松了不少。 杨文仲则反复又看了几遍,犹不可置信,喃喃道: ~~ 次日,李庭快马赶回了张弘范军中。 李庭赞道: 夸完了气量,他又夸道: 张弘范并不因这点夸赞而欣喜,反而叹息道: 话到这里,他忽然想到了当年的至交好友李恒。 李恒是西夏后裔,打仗能力又强,其实最适合当西路军的副帅。可惜,被自己误杀了。 一瞬间,张弘范忽然感到了悲凉。 他拉回心神,道: 他说的十一郎指的是他弟弟张弘庆。 张弘庆自幼便在蒙古当质子,是张家如今对忽必烈最忠诚的人物之一,由李庭辅佐,增援河北,暂时可解燃眉之急。 张弘范又叮嘱道: 安排好这一支兵马调动之后,他又招过万户都元帅按竺迩,命他再次南下攻打延安。 按竺迩领命而去。 这般将收拢回来的兵力调遣分派之后,九原城还剩下五万余蒙古骑兵。 张弘范打算与杨文安合兵,先击败杨奔,同时顺势整合了杨文安的兵力。 如此,唐军就不能再在西北对大元造成威胁,他便可率兵回朝。到时,大元才算是重新站稳了脚跟…… - 进行查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