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 作诗 (第1/1页)
陈知微挨着李星元坐下后道:“星元哥哥给我一块碎银子吧,一块最小的就行了。” 李星元将装银子的荷包递给她道:“自己选,你要银子做什么?” 陈知微从荷包里拿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碎银子收起来,然后将荷包还给李星元道:“南二街那边有家卖的团扇十分漂亮,我想买一把送给娘做生日礼物。” 李星元微感诧异道:“那再拿点吧,不够怎么办?” 陈知微道:“够了,够了。我已经打听过价格了。” 李星元也不再多问接着给陈知微慢慢地讲故事。 两人就这样心无旁骛地坐在这里沉浸在故事之中,时间慢慢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胖胖的少年找到这里对李星元道:“快跟我走,县太爷找你。” 李星元抬起头来问道:“什么事?” 少年有些不耐烦道:“跟我去就是了,快走,快走。” 李星元抬头看了那边一眼对少年道:“你先过去,我马上就来。” 少年急着道:“是县太爷叫你过去,快点,快点。” 李星元带着陈知微往女眷那边走去,胖胖的少年跟在他身边絮絮叨叨地叫他快点。 李星元将陈知微交给徐小莲然后跟着少年走到男子聚会这边。 酒席已经被撤了下去,桌上摆着文房四宝,一群人围着品评刚才写的诗作。 胖胖的少年将李星元带到人最多的地方喊道:“县太爷,李星元带来了。” 李星元无语,这说的自己像是犯人一样被抓捕过来的。 人群分开露出里面拿着一张纸的赵颖真。 李星元拱手施礼道:“拜见县老爷。” 赵颖真点了点头对李清义道:“唯安,这就是你儿子?不错,不错。你给他讲一讲怎么回事。” 李清义字唯安,听到县老爷夸奖儿子笑着谦逊道:“老爷过奖了。” 赵颖真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然后挥了挥手道:“开始吧,现在就看这些年轻人表现了。” 周围的少年看着只有六岁模样的李星元露出了和善的笑容,心里想着不管怎样都有一个垫底的了。 一名名少年各自走到桌子前拿着笔对着纸开始沉思起来,一个个大人也围了过去观看。 李星元走到李清义旁边问道:“爹,这是做什么啊?” 李清义道:“县老爷考验年轻一辈的文采,让你们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待会县老爷要品评一番。” 说完李清义将李星元带到一个空着的桌子前道:“你就在这写吧。随便写写就是了,至少你的字还是看得过去的。本来我说不让你来的,可是县老爷的公子赵冲说你也属于年轻一辈的读书人,不能把你漏了。这才把你叫过来。” 在李清义看来李星元虽然看了些书,练了练字,但是对于写诗一知半解的,毕竟自己还没有开始教他写诗。 李星元也没有解释,坐在凳子上将砚台拿到身前,从瓷碗中倒了一点水进去开始磨墨。 李清义看李星元没有动笔的意思以为他有些紧张,便走开去看其他少年写诗去了。 李星元现在脑子里面想的却是自己差不多六岁,也该是出名的时候了。 古人幼时成名的有很多,如甘罗、曹冲、骆宾王、晏殊、司马光等等。 现在自己早点出名,然后早点参加科举混个闲散官职潇潇洒洒地过一生岂不美哉! 心中想到这里李星元脸上禁不住露出一丝笑意,那么写个什么诗呢? 秋天的诗自己记忆深刻有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月落乌啼霜满天”、“桂魄初生秋露微”这些。 不过这些诗与自己的年纪和今天的景象都不搭,写出来太过生硬了,自己不好去解释。 如此过了一会儿,李星元还在思索,身后就传来一阵赞叹声:“好好好,小赵公子真是聪慧,这么快就写出如此诗文,蟾宫折桂就在明日啊!” 李星元微感惊讶这么快就写好了吗?我还没想好抄哪一首呢。 随着赞叹声落下,一群人围过去想看看开始品评起来,声音太杂李星元也听不清楚什么,微微摇了摇头开始思考自己抄哪一首诗来。 随着赵冲写完,其他少年也是纷纷完成,即便不会的也是胡乱写了一首交差。 少年们将写好的诗交给赵颖真,也没有人在意李星元,如果不是赵冲提了一句,谁会想到让一个六岁的孩子来写诗,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 李清义也是想让李星元感受一下文人聚会的气息。 赵颖真拿起写有诗文的纸,周围也就安静了下来。 赵颖真笑着道:“那我们就来看看年轻一辈写的秋天吧,不知道我们静安县有没有少年才子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诗文。” 说完赵颖真拿起第一张纸朗声念道:“ 秋近黄叶落, 天高白云远。 田野稻花香, 畅游不知返。” 赵颖真念完微微皱眉问道:“这是谁写的?” 刚才过去叫李星元的胖胖少年出来拱手施礼答道:“回县太爷,这诗是我写的。” 赵颖真点了点头道:“还算不错,全诗清新自然,虽然平仄不通,但是用韵还是对的。以后在平仄上面多多努力,未必做不出好的诗文。” 少年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躬身应是然后回到父亲王县尉身边。 赵颖真继续拿起下一张纸念道:“ 寒山草木稀, 白露湿人衣。 日出天生色, 归鸿作伴飞。” 念完赵颖真又问:“这是谁做的?” 又是一名少年出来答话:“禀县太爷,这是我作的。” 赵颖真脸上露出丝丝笑容,点头赞许道:“不错,不错。全诗通透自然,写景自然流畅,如果最后的收尾能够提升一下通过县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少年闻言眉开眼笑着施礼道:“多谢县太爷。”说完回到父亲周教谕身边。 赵颖真继续念下一首诗道:“ 冷月清霜洒竹轩, 秋风萧索夜难眠。 披衣已觉寒侵骨, 一卷诗书伴露禅。” “好!” 这次还不等赵颖真问话,就有人当先赞叹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