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 万安山精神疾病康复中心 (第1/2页)
在这么接近的情况下,又一次失去小白的踪迹,难免让两人情绪有些低落,一路上都没什么话说。 车开到龙门大道后,卫正义才开口道:“我得去办个事,就先送你回去补个觉吧。等我忙完,再来找你。” 昨晚确实没有睡好,夏天午后正是犯困的时候,刘长乐打个呵欠,回道:“那行,等你忙完记得找我。” 他揉揉眼,直起腰,看了会儿窗外的景色,才又问道:“去忙什么事?需要帮忙不?” 卫正义沉默片刻,才婉拒道:“一点小事,用不着麻烦你。” 刘长乐深深地看了眼卫正义,微叹一声,不再多问。 车很快开到小区门口,刘长乐推门下车,有些担忧地目送卫正义掉头离开后,才迈步向小区走去。刚走到小区大门口,手机就响起来,他拿起一看,是个陌生的座机号码。 刘长乐一向不喜欢接陌生人的电话,他拒接后,刚往前走出两步,电话就再次响起来,皱眉一看,仍是那个号码。 铃声锲而不舍地响着,大有不接电话就不肯罢休的架势。 犹豫十几秒后,刘长乐才按下接听键,语气冷淡地道:“喂?” “刘长乐先生是吧?”对面一个近乎机械化的冰冷女声道:“这里是万安山精神疾病康复中心,有个叫黄伟民的患者想见你。他情况不好…” 刘长乐皱眉打断道:“不好意思,我不认识叫黄伟民的人。” 对面没有理会,仍自顾自地说道:“…已经下达病危通知…” 莫非是电信诈骗医疗费?刘长乐不客气地道:“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说了不认识…” “…他说有你父母的遗物要转达给你。” 听到这句话,正准备挂断电话的刘长乐一激灵,急声道:“我马上过去!” 挂断电话,他立即打车向万安山精神疾病康复中心赶去。 四十多分钟后,被司机从假寐中叫醒,刘长乐发现已置身于一片葱郁的山林中。 马路已到尽头,路边立着一个有些年头的路牌,上面用红漆写着“万安山精神疾病康复中心”。红漆风吹日晒,已经褪色剥落,给人一种破败的气息。 下车打量完周边环境,刘长乐就有些后悔。 这里是远郊,最近的村庄也在三公里外。从山头往下看去,连绵递降的农田后,是一片低矮的房屋。再往远看,蔚蓝的天空下是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玻璃幕墙在阳光照射下,像一块块巨大的宝石,闪闪发光。 康复中心被一片人造林包围,视野开阔,空气清新,鸟鸣清幽,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想打车回去,就难了。 就当是出门散心吧。刘长乐深吸口气,向康复中心走去。 这是一座占地颇广的深墙大院。青砖垒砌的院墙足有三米多高,上面布设着半米高的铁丝网,墙头还扎着密密麻麻的碎玻璃,让人不寒而栗。 一道军绿色的厚实铁门挡在大院前方,旁边的门柱上装有摄像头,监控着门前大片范围。 这里不像是医院,倒更像是监狱,充满森冷的压迫感。 刘长乐走到铁门前,按下可视门铃。片刻后,从扩音器中传来一道有些无礼的男声:“你是看病还是探望病人?” 我看着像是病人吗? 刘长乐翻个白眼,按着通话键回道:“我来探望黄伟民,有提前预约。” 对方大概正在核实,两分钟后,小门才被人自里打开,一个戴着黑色鸭舌帽的保安在门内说道:“进来吧。” 刘长乐走进门,入眼是个极大的院子。中间一条宽敞的硬化路直通几十米外的三层小楼,剩下的地方被铁丝网围成两个街心花园式的活动场地。里面铺着草坪,种有花草,还有简单的健身器材和长椅。 几十个身穿蓝条纹病号服的患者正在里面活动。病情较轻的,看起来跟常人无异,有着自己的交流圈子。那些病情较重的就很极端,哭喊的,发呆的,抱着树亲嘴的,什么样都有。 铁丝网外,有一队腰间挎着警棍的保安时刻盯视着。当里面发生状况时,他们可以就近打开铁丝网上的小门,冲进去履行职责。 刘长乐注意到这些保安自律且警醒,举手投足间有着明显的军人气质。 门口岗亭外,一个身穿白大褂戴着黑框眼镜的女医生将写有“访客临时通行”的吊牌递给刘长乐,语气冷淡地道:“这是你的访客标识牌,等出门时交给保安就行。” 听声音正是电话中的女人。她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的样子,长得还算好看,只是不知为何总冷着脸,给人一种不易接近的距离感。 刘长乐看看她胸牌上的名字:主任医师韩冰洁。 好吧,人如其名。 刘长乐老实佩戴好访客标识牌,脸上堆着笑,刚准备跟韩冰洁打个招呼,她就冷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