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缘起  (第2/2页)
    “大家让让,孩子病得太重。大夫救命,麻烦各位让让了。”    望闻问切,药开好了,一来一回的时间已到了傍晚。    日头西沉,余晖照着大地,照着街道。    夫妻俩抱着孩子匆匆地往家里赶,星光不负赶路人,终于到家了。    凌恒道:“你先休息一会,我煎药煮饭。”    忙下忙上,夫妻俩忙得不亦乐乎。    第二天,天边亮起了鱼肚白时就起来张罗了。    发现小凌恒的病情并不见好转,今天的药已煎好,又喝了一次。    巳时已过还是不见好,拉的屎更黑了。    凌黎氏都急得掉眼泪了,凌恒可以说是奄奄一息了,庄里人都在传谣言了。    这时村里老人说,老君观那个道长的医术有多厉害,夫妻俩又带着孩子匆匆地赶去老君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虽说是一个很大的院子,但四周却是没有高大的围墙,仅是有半丈不到的黄泥和沙子混砌的土墙。    俗话说得好防君子不防小人,这墙足够了。    这道观古朴到有些破败,但打理得整整齐齐。    屋舍很少,一个正殿和两边各一处房子而已。    院内阳光明朗,道观正殿香火通明,香烟氤氲。    院子很大,药托上晒着些许草药。    阳光照耀下四周生机勃勃,绿色盎然。    路上有着香客往来,殿内有村民在上香。    桃花开得正好,红彤彤艳灼灼的。    桃树下有个道士模样的人在休憩。    “过去问一下。”    石桌上有着茶杯茶壶,旁一个道长躺在竹椅上。    “凌庄,村民凌泰拜见长松道长。”    不见回应,凌黎氏正欲向前问却被凌恒拦下。    “凌庄,村民凌泰求见长松道长。”    “何事?上香的可自行到正殿。”    终于有声音回应了。    妇人道:“救命,求道长救救我儿子的命。”    这时长松道长忽然睁开眼睛,侧过头看到这夫妻俩神色焦急眼神充满着期待。    “是你怀中的孩子?”    此刻竹椅上的长松道长,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地立起了身板。    “福生无量天尊。”    当即让他们坐下。    夫妻俩将事情缘由从头到尾说了个详细。    看着这个奄奄一息的孩子,长松道长似乎很触动。    “福生无量天尊。”    详细地查看了一遍,望闻问切做得面面俱到。    “病情已经很严重了,耽搁不得,就先在我这服一次药。”    随即领他们进到旁边的屋子。    长松道长道:“灶在那里,旁边有煎药的泥盎,你先拿去洗净我去抓药。”    凌泰当即应声后去干活了。    这对夫妻终于安下了心,一个劲地给道长道谢。    凌泰道:“药已经放去煎着了,敢问道长这诊费是多少?”    “这就不必了,救人一命那是莫大的功德,再说了贫道也不是坐堂大夫。”    “这可不得,诊费是必须给的。”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着。    “那好,银钱贫道就不要了。明天你们送几斗米上来,贫道懒得下山。这孩子的病情的确已经恶化了……”    话还没说完。    “道长你一定要救……”语气中已有哭泣声。    “莫急莫急,贫道不是还没说完吗?命肯定是保住了,只不过会留下病根,需要长时间调理。”    夫妻俩终于缓了一口气。    两刻钟已过。    凌泰道:“药应该可以了,我去斟出来。”    “用两个碗倒来倒去会凉得快一些。”    “贫道这里有颗保命的丸子,先让这孩子服下去。”    只见长松道长从一个小瓶子里,倒了一粒小红丸出来。    “那壶里有温开水,去倒一碗过来。”    吃下去喝完药不到两刻钟,凌恒的脸色果然好了许多。    刚刚还是愁云惨淡,此刻的心情像是现在的天气一样,阳光明媚。    夫妻俩又一个劲地给长松道长道了谢。    “得了得了,你们这是折煞贫道了。这是药,连服三天,三天后再来。你们现在就回去吧,贫道就不送了。”    “多谢道长的再生之德,救命之恩无以回报……”    第二日凌泰果真就杠着米到了青竹山。    “昨晚回去后就可以吃粥了,今早已经好了许多了,这是道长您的大米。”    “福生无量天尊,米放这就可以了,贫道就不招呼你了。”    “那好我就先回去了。”    下山的时候和香客闲聊,自然地让人知道了长松道长医术了得,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自然在外。    “你们听说了没,老君观里的长松道长又救活了一个人,是个小孩。”    关于长松道长的事市井里已传开了,慕名而来的求医者又一次多了起来。    可长松道长却是不喜欢给人看病,他们都被拒绝了。    “贫道年纪大了,没心思治病了。只救急,小病集市上的大夫都能医治,你们都回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