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宁江无线厂 (第2/3页)
江开始说起正事。 那就是关于新建一个无线厂。 这个无线厂名称就叫宁江市无线厂! 目前地址已经选好,员工都已经招募到位了,设备也已经进厂,资金啥的,都准备妥当,只需接下来陈灿的项目了。 黄江的意思很明显,这无线厂的一切项目安排,全部由陈灿做主。 陈灿也是倍感荣幸,这才是真正被人重视的感觉。 或许,下面这些人中,有些人不相信陈灿的能力,但是这个时候,也不会有任何人出来反对。 更没有小说中,那种作死的打脸情节,这一切障碍,都已经被黄江清除。 可以这样说,作为这座城市的掌控者,黄江已经赌上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绝不允许任何人阻拦无线厂的建立。 或许在陈灿来之前,有不同的意见者,但是肯定已经被黄江想办法踢出宁江了! 这就是现实! 会议最后,黄江提了宁江无线厂接下来的项目问题,黄江信心满满地说道。 “7127厂的器材生产设备,已经全部搬运到宁江无线厂,那里面有完整的电子元件器材生产线,并且所有的原材料,包括收音机的零配件,市里都已经下了文件,全面配合宁江无线厂的生产任务!” 7127厂是之前辽沈下面一个军工无线厂,随着时代需要,已经被淘汰,筹建江宁无线厂,正好所有机器设备都是现成的。 随着改革开放,很多军转民项目,是大势所趋。 陈灿点了点头,但是最后,他还是提了一个自己的意见! 那就是,他接下来准备上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不但要市里支持,甚至可能还要省里支持! 这个项目就是电子表项目! 陈灿之所以要想搞电子表,原因很简单,这个玩意,在八十年代初,靠着海量走私,几乎把国内的手表行业打得体无完肤。 陈灿准备搞电子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准备借助电子表项目,开始反向研究芯片。 一块电子表在七十年代中期,在国外还要数百美元,到时到了七七年,随着第一颗电子表IC芯片研究出来后,这种高贵的玩意,迅速开始跌落神坛。 到了八十年代初,电子表最低可以做到两块钱一块的成本。 后来,九十年代,国内很多学校门口五块钱一块的电子表,风靡整个华夏。 赚钱,就要赚风口上的钱,陈灿想得很简单。 与其让那些走私犯花大量银元和黄金,去运输国外的垃圾货回来,还不如自己生产。 电子表那玩意,国内又不是生产不出来。 咳咳! 好像现在还真生产不出来,但是陈灿可以呀! 当然,他需要设备和一些必要的支持! 别把国外的科技想得那么牛逼,至少在芯片这一块,这个年代的华夏,和欧美,差距远远低于后世。 港城六十年代才开始研究集成电路,湾岛那边,七十年代才开始研究,而我们国内,从五十年代就开始研究。 五七年,国家就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国内陆陆续续成立了数十家半导体研究所。 这些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在这个时代,并不落后欧美多少。 因为大家都才刚刚开始玩集成电路,大家都是刚从晶体管研究,到集成电路研究的过渡上。 真正让国内芯片行业落后的,大概是八九十年代,国内为了发展经济,开始全面向民生方面倾斜。 某些人建议,自己造还不如买,这样既便宜,还节省宝贵的资源。 结果……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其实说到底,还是大家没发现这其中的巨大经济价值。 对于国内的半导体研究所来说,他们研究的成果,主要服务军事和国防事业,所有拨款,全部靠国家。 而资本社会,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有了研究成功后,第一时间搞出产品推出市场,先赚得盆满钵满后,再用资金投入研究。 这个时候,如果别的国家想研究,你马上出来说。 “老乡,别研究了,我之前的研究成果,半卖半送给你,你还能省下一大笔钱,多买几个白馍馍吃不香吗?” 这种好事,让某些专家狂喜,连忙上书高层,表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于是,渐渐被忽悠瘸了! 在科学翻天覆地的时代,三十年时间,足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科技壁垒了,而且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数代了。 就算将来,你醒悟过来,想重新自己研究,那艰辛程度,可想而已。 一旦你真研究点什么出来,对方可以随时对你进行制裁,对你全面封杀! 这就是资本真正的面目。 陈灿到没想那么远大,但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他想做自己想做的事罢了! 电子表项目,这个看似简单,但是必须得到省里的支持,让一些研究所,对陈灿开放研究成果。 陈灿虽然有系统出品的技术,这也得建立在实物上,而且集成电路的设备和电子元件,这些都需要上面支持。 黄江虽然对电子表这几个字有些陌生,但是他还是毫无理由支持陈灿的决定。 关于这些,他都会马上打报告上去。 除了电子表项目,陈灿还提议引起磁带生产线,只是这个资金需求有点多,必须要去小日子进口。 关于这个提议,目前作为备用选项。 除了以上的提议外,陈灿还向黄江个人提了一个建议。 这个建议,陈灿希望黄江及时向上面汇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