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终章:《是隐麟,也是大魏雄主》 (第1/7页)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正文卷终章:《是隐麟,也是大魏雄主》洛阳城内。 晨曦中,薄薄的日影投进一处酒肆。 才刚一大早,这里就围拢了数不尽的百姓,大家穿着羊毛制成的新衣,凑在一起…目光如炬,纷纷盯着台上那侃侃而谈的说书人。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二世而亡,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于是群雄逐鹿,天下分崩。时有我朝陛下辅左太上皇匡平环宇,定中原,破北境,南征荆州,降江东,收巴蜀…天下归心!” ——“如今,距离蜀汉归降,大魏一统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间大魏政通人和,人口繁兴,一片太平、祥和,正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说书人讲到这儿… 台下有孺子张口询问道:“那些追随着陛下一统的功臣呢?他们如今都如何了?” “越王勾践伐吴后,便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然后文种就被赐死了!陛下这一朝会不会…” “嘘,你不怕掉脑袋么?” “陛下不是发布诏令——言论自由么?” “好了,好了…”说书人的话,打断了几个孺子的争执,说书人阖上书,口中喃喃:“矫兔纵然死,走狗何必烹?这些大魏的功臣哪…飞鸟永无尽,良弓未必藏,咱们陛下最敬奉的是秦王,而秦王不杀功臣!” 这话脱口… 最外围的两个老者先是抬眸,继而彼此互视,相继笑出声来。 其中一个道:“叔父啊,汉高祖斩蛇起义,建立大汉后可杀了不少功臣!韩信、臧荼、彭越、英布、张耳、吴芮、卢绾…数不过来咯…” 另一个道:“是啊,开国之君都会杀功臣,秦王不杀功臣,那是因为秦王不是开国之君,他是继承,他是秦朝‘奋六世之余烈’的延续,从这点上看,你、我能在大魏安享天年,难得呀!” 这次说话的是荀或…与他对话的则是荀攸。 荀攸的声音还在继续。“可陛下开科举,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将书籍推广到千家万户,这还是悄悄的削弱了咱们荀家…不,准确的说是不漏声色的削弱了世家的力量,给予了寒门子弟一个晋升的机会!你看看眼前的这些读书人,他们的眼中都有光!” 荀攸的话落下,荀或颔首,“大魏与陛下都比我们想象的更出色,陛下的改革从来都是如和煦春风一般,让人不自禁就荡漾于其中,察举制再也不见…仕途垄断再也不见,很好…很好…” 就在这时… “呜呜呜”的声音自门外传来,原来是蒸汽马车驶过,一名小校急匆匆的从马车上跑了进来,“荀相,荀令…您二位果然在这儿?这早朝就要开始了,您二位…可不能耽搁了。” 说着话,小校连拉带拽的将荀或、荀攸二人拉上了蒸汽马车。 这时候,酒肆中人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二位就是当朝的丞相与尚书令荀或、荀攸啊? 论及功臣? 他们算是居功至伟了吧?这不是活的好好的? 看起来,魏帝不杀功臣,此言不虚! … … 蜀汉归降,天下一统,那已经是十年前的故事了。 雀莺转啼的午后,阳光洒在静谧的宫廷。 这是位于皇宫正中的太极殿。 如今,这屋子的主人,大魏的帝王,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关系着千万人的生活,这庄严的‘太极殿’也控制着天下的一切生杀予夺。 距离早朝还有一些时间… 荀或、荀攸姗姗来迟,百官纷纷在太极殿外闲聊着什么。 “昨日兵部发出急件,说是张文远以火炮阵大破鲜卑、夏侯渊以疾驰行军出其不意,重创羌族部落…大魏的疆域又分别向北、向西拓宽了不少啊,似乎陛下有意重起‘西域都护府’,再度开启丝绸之路,这是大事儿,也是我朝之盛事!” “今日一早礼部还传出消息,说是高句丽国王向大魏称臣,扶余、挹娄国王也纷纷递交降书,看起来…咱们大魏在邪马台国的成功,已经影响到了周边的弹丸小国,就是不知道陛下是如何考量的!” “陛下说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魏土’!陛下还说过‘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些弹丸小国,想来,陛下是不会放过了?” “话说,夏侯大将军如何了?听说在匈奴的领路下,他直接抵达了一个叫什么‘罗马’的地方…还在那边征战起来了?听说那边…正在分裂?” “似乎是…是罗马帝国的皇帝死后,军队将领在帝国的西面成立了高卢帝国,帝国的东面分裂出了帕尔米拉帝国,帝国内部有人民起义、奴隶暴动、军队叛乱、皇帝频繁被弑杀,总而言之都乱成一锅粥了!也便是为此,夏侯大将军在那里,简直是乱杀!” 嘿… 俨然,夏侯惇在罗马境内乱杀。 这一条消息足够劲爆,劲爆到满座哗然了。 说起来,夏侯惇在大魏那简直就是“常败将军”哪,他仿佛总是能避开一切胜利的条件,可…这么一个常败将军,在罗马乱杀? 还是“嘎嘎”乱杀…这就有点… 当然了,百官哪里知道,当年被霍去病赶出西域的匈奴,他们都能在罗马乱杀,更别说是夏侯惇与这支极其骁勇的魏军了。 “话说回来…”有官员继续开口,要聊的话题太多了,如今的大魏可不是百废待兴,简直是“百花怒放”…随便一个事儿都是大事儿,都能让朝臣、让百姓议论纷纷。 “听说周公瑾也发回一封急件?说是蒸汽原理运用于远航船舶的尝试大获成功,已经有先遣船舶传回消息,他们最远抵达了一个人人信奉‘玛雅’的地方?” “这事儿,我倒是知道…陈公台也说了,如今的蒸汽水平还不足以大规模的船舶抵达那里,看起来…远洋航行这一项,还是需要朝廷更多研发上的支持啊。” “这怕啥?陛下不是刚刚兴建科学院,能进入科学院的都是从各部挑选的最精锐的人才,再说了,有陛下的图纸,有马钧、诸葛均、刘晔他们,科学院啥搞不出来!” “你是不是还漏了一个人?” “噢,你是说,那个女人?是啊,成功将蒸汽运用在远洋航行中…武侯的这位黄夫人让人肃然起敬啊!” “用陛下的话说,自打她加入大魏的工部以后,大魏的科技、工艺水准那是直线上升,陛下还特地为她亲笔提匾——武侯夫人,巾帼不让须眉!” 聊了一会儿… 杨修从太极殿中走出,他笔挺的站着,大声宣读:“陛下偶感风寒,今日早朝取消!然陛下特令下官宣读旨意!” 此言一出… 所有人拱手拜向圣旨。 杨修的声音侃侃而出,“经霸府、校事府、六部合议,陛下御批,其一,在大魏范围内增设朝廷下设的钱庄,钱庄中大魏宝钞可于大魏境内任何一处钱庄兑换金钱;其二,大魏境内奖励生育,凡是三胎、四胎者,地方官府在田税分成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其三,科举的规模要扩大一倍,十三州兴建官学,鼓励地方民办私塾,力求十年内建成一百所知名学院;” “其四各级官府需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