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第十章 陈桥兵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陈桥兵变 (第1/2页)

    赵匡胤率军在王命下即刻北上,大军行至开封东北三十里远的陈桥驿时,天色已晚。赵匡胤传令大军就地宿营,天明再出发。当时大军的行军速度就像是郊游的队伍,根本不像是北上抗敌的应急军队。陈桥驿是政府沿官道设立的一个驿站,为往来使者提供住宿。当时的陈桥驿只有几幢房子和数十户居民。几万大军驻扎条件可想而知,基本就是在没有任何设施的露天驻扎,而且当时的季节是冬天,更何况是在北方。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天气,兵士更是怨声载道,心中各种不满,没有报怨才怪了。一间较为宽敞气派的房子里,王审琦、张令铎、罗彦环、赵匡义,赵普等主要将领正在商议什么大事,大家神色紧张,争论不休。争论后最后赵普总结道:“目前周主年幼,朝政无序,外有强敌,国家势危。而点检威望素著,英明神武。拥其为帝,既解百姓之危,又能拒外敌入侵,实是英明之举。但点检大忠大义之人,必然拒绝众位拥其为帝之举。故在下认为,唯有进行兵谏,逼他应允,方可成事。”众将皆服。于是大家分头行事,按计划进行。哎哟,赵普同志真是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一件以下犯上的暴动行为在赵普的口中成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据说当时赵匡胤因事发突然,带领部下理清头绪出发后感到非常疲劳。当天傍晚吃过饭后就休息“熟睡”了,而此时赵普和赵匡义就正式上场了。哥俩悄悄召集自己的铁杆部下,吩咐下去,让他们在军中鼓动军士:当今皇帝乳臭未干,没能力处理政事,权力肯定会落到权臣手中。现在我们在外面拼死效力,皇帝也不明白,并且我们出生入死还不是为搏得个功名富贵,不如我们现在就拥立点检做天子,我们自然有拥戴之功,功名富贵岂不来得更容易?军士们听了这番鼓动,心想功名富贵就在眼前,哪一个不动心?于是群情激奋,纷纷响应。赵普和赵匡义二人心中暗喜,鼓动军士们来到赵匡胤门前。拂晓时分,突然成千上万的士兵将领朝赵匡胤的帅营涌来。众军士刚刚还噪声一片,这时却变得鸦雀无声,因为到了帅营前军士们只听见里面传出如雷般的鼾声:呼!呼!呼呼呼……

    赵普和赵匡义对军士们示意在门前等候,二人作为代表入见赵匡胤。赵匡胤的亲兵在帐前拦住了众士兵,经协商后只允许包括赵普和赵匡义在内的几位将领进入赵匡胤的帅营。赵匡胤此时已被惊醒,见到众将领进来,怒气冲冲的问道:“你们为何聚众喧闹?”大概率来说,赵匡胤同志的这个表现有点虚伪了,这么大的事情,他不知道肯定说不过去啊。

    赵匡义走上前去对赵匡胤说明众将的意见,劝说道:“天意所定,众望所归,兄长还是顺天应人,做万民之主吧。”

    赵匡胤一听,大声说道:“此等不仁不义之事,万万不可!”

    众将又再次劝说:“今周室式微,若点检今日不取,他日必被他人所取。若天下落入jianian恶之手,百姓之灾无尽矣。”

    赵匡胤还是说道:“一派胡言,此等之事绝不可做!”

    赵普又进言道:“试想点检若不答应,士兵失去约束,擅自杀回开封,岂不是一场浩劫。况且点检即位后,只要善待太后,幼主,安排妥当,也是不负周室了。”

    赵匡胤此时才沉默不语,但还是不答应。

    帐外人声,马嘶,兵器碰撞声,一片混乱。帐内寂然无声。

    众将见赵匡胤还是不答应,情急之下一齐跪在地上恳求道:“请点检早作决断!”

    赵匡胤这才故意长叹一声,显出一副被逼无奈的样子,对诸将说:“你们起来吧。如果要我这样做,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否则宁死不从(此时的赵匡胤拿下一个最佳帝国表演奖应该没任何问题,哈哈)

    即使一百个条件也无妨,众将说道。

    于是赵匡胤严肃的对众将说道:“第一,周室太后幼主,保持原有待遇,不得有任何侵犯。第二,朝庭旧臣,保持尊重,不得有任何欺凌。第三,朝庭府库,京城百姓,不得有任何侵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