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二十七章 二次北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七章 二次北伐 (第1/2页)

    太宗在位期间,因自己的帝位得来总是有点难以服人。所以太宗对自己皇位的承继问题是非常重视。事实上有关皇位的承继问题也是一直让太宗大伤脑筋。反反复复中,总算是最终平稳度过了皇位继承问题。与此相对的另一国度辽国在太宗统治时期也是内乱不断,朝政不稳。辽国的这种内乱也正是太宗数次北伐,想收复幽云十六州地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太宗在979年受到高粱河之败后,仍时时有收复上述地区的念头。公元982年辽景宗在外出狩猎途中,生病而死。辽朝由辽圣宗继位,但当时他年仅十一岁。辽景宗的皇后成为了萧太后,但实际年纪还不到三十岁。辽国进入了孤儿寡母当政的看起来比较虚弱的阶段。不但辽国国内的反对势力蠢蠢欲动想取而代之。大宋的太宗也看到了这一点,毫不客气的想“趁你病,要你命”报高粱河之败的一箭之仇,所以太宗发动了二次北伐。吏称“雍熙北伐”。让太宗没有想到的事情是,萧太后这个女人不简单,通过这一战不但没让宋军收复幽云地区,反而是打的宋太宗至此放弃了收复幽云地区的念头,更是改变了辽宋之间的战争态势,成为宋朝对辽采取防守战略的转折点。从此,北方政权的南侵铁蹄成为宋朝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成为宋朝之后各任皇帝不得不多次采取盟约手段维护边境和平的起因。

    辽圣宗在11岁临朝听政后实际权力掌握在母亲萧太后手中。此时的萧太后还不到三十岁。但她明于治道,闻善必从。对手下臣子也宽容相对,善于安抚人心。所以在萧太后的主持下,辽国马上安定下来,并没有出现“主少国疑,内乱不断”的混乱景象。相反,萧太后是任用贤能,国力反而是节节日上。萧太后对内依靠名臣韩德让处理朝政及耶律色珍主持朝中军政大局,防止宗室作乱,保护了太后母子的安全。对外则重用名将耶律休格负责镇守辽国的南京(现在的北京),防备宋军。耶律休格素有威名,能打战却不争功。史书上评价他是“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兵愿为之用。”韩德让本是汉人,但一直是辽国的名臣,才能出众,并且韩德让代表的是北方地区的一股强大势力即历史上所谓的“汉军世候”势力。还有一个特殊的因素从个人的角度而言韩德让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萧太后的未婚夫。本来萧绰(萧太后)是婚配给韩德让的,二人也是郞才女貌,很是适合。但后来萧父将萧太后嫁入皇宫,成为了辽景宗的皇后。此后辽景宗不到35岁就离开了人世,韩德让与私与公都得为辽国好好干活,没得话说。辽国风气本是开放,辽景宗死后,萧绰韩德让二人关系相当密切,竟然旧情复燃,成为了事实上的夫妻。史书记载,萧太后摄政时期,太后常出入韩德让帐中,与他共同参决军国大事,二人是“同卧如夫妻,同案而食”。死后韩德让被赐名为耶律隆运,陪葬在萧太后陵墓之侧,也算是英雄美人的一段佳话。

    萧太后不但知人善用,本人也颇有才干。在其摄政期间,采取民族和解的政策,对幽云地区的汉人一视同仁,提高汉人在辽国的地位。原来,幽云地区的汉人如果打死了辽人,那肯定是以命换命,死罪难逃。而且汉人的亲属也会被没为奴婢。但是辽国人打死了汉人,只需要赔偿牛马即可。萧太后摄政后,下昭规定,在幽云地区不管汉人辽人,犯事后一律以汉法论处,一视同仁。幽云地区的许多汉人纷纷归附辽国,毕竟辽国的势力在该地区是最强大的。政府的统治力量也是最强大的,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对老百姓就意味生命有了基本的保障。其他各族人民见此也纷纷归属。

    萧太后在国内实际掌权时期还关心刑案,下诏对久拖不决的案件必需重新立案审理。并且百姓认为自己有冤情的,可以到御史台去申诉,包括汉人也可以申诉。主管刑事案件的大理寺在对待重新立案审理的事项上也进行了一定的人事改动,开始设置专门的少卿及正主持,而不是以临时抽调的给事中,政事舍人来处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当然更合适一些了。萧太后本人还不时亲自到时大理寺,处理长期滞留未决的案件,可谓是一专多能,不但能做太后,也能断案。了不起的萧太后,客观来讲对当地的汉族百姓及其他百姓的生活都是一件幸事。

    萧太后对内努力缓和民族矛盾,整顿史治,对外则是杀伐果断,有攻有守。对最为强大的宋朝政权采取守势,对其他的周边民族则加紧征讨。对西边的党项民族,东北面的女真民族,东面的高丽发动多次战争。通过多次的战争获得了大量的人口及马匹,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萧太后摄政后,经过几年的努力,辽国国力实际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萧太后善于做好掩饰工作,并且对大宋政权派出的间谍故意放出虚假的信息,使太宗得到的情报完全与客观实际不符合。辽国对宋朝发出的信息则主要就是辽国目前处于“主少国疑,君臣离心,战备空虚”的衰弱状态。

    本来太宗就通过派出的间谍得到了相关辽国虚弱的情报,更要命的是公元986年太宗更是接到贺怀浦和贺令图父子的报告,更进一步证实了目前的辽国正是虚弱之时,所以太宗又兴起了北伐辽国之意。最终太宗决定兵分三路大军北伐辽国。著名的杨家将故事就是发生在此次北伐之中,历史上确有杨业此人,杨业也因攻辽失败而死。但真实的情况与杨家将的故事出入很大,稍后再讲。太宗军事上具体部署是北伐大军分为三路,即东路,中路,西路。东路大军又分为二部分,分别以曹彬,米信为统帅,从雄州出兵,是进攻幽州的主力军。中路军以田重进为统帅,主要目的是切断辽兵西去的通道。西路军以潘美为统帅,杨业为副统帅,从雁门出兵,攻击代北诸郡。全力部署完毕后,太宗又向曹彬面授作战计划。看到太宗的军事行动,不禁让人又想到了蒋委员长的作战习惯,总是喜欢远程遥控,全然不顾战场的实际情况。这二位大佬在军事作战上实在是总是那样的自以为是。太宗在完成作战部署后,对面的辽国将领耶律休格也很快知道了宋军的战略意图,并作了针对性的部署。一开始,宋军有备而来,主动采取攻势,三路大军都获得了较大进展。西路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