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一章 百官之表率-田锡 (第1/2页)
太宗时期的左拾遗田锡更是以直谏而出名。当别人劝田锡,现在你应该尽量少说话,以方便保全自己。田锡怎么回答呢?事君忠诚,唯恐不能竭尽全力。况且我天生就是一个有事就要讲的直性子,岂是一次外贬就能改变的?虽然这样的对话表现出了一个谏臣的可贵品性,但如果遇到的真是一个听不进话的昏庸君主,恐怕也早哪凉快哪呆去了。田锡多次向太宗提出谏言,提出为政从简,在于亲民,那样就会民风淳朴,诉讼监狱也会少有罪犯。田锡还对“外交战争、民生税赋、简政放权、勤政廉洁、施行仁政”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多次直谏论述。体现了田锡“忧天下之忧而忧,忧百姓之忧而忧”的思想。 田锡在边疆外患与外交政策向太宗提出自己的观点“屯兵利甲,休养生息”。田锡言:“久弊者,昔近并门,邻于敌境,备边之费,御寇之兵,二十余年,民不遑息。未安者,今北狄迩于塞垣,屯兵御戎,飞刍挽栗,三十余郡民不甚丰。” 用今天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就是:边关不应该采用关闭,应该开展通商,往来商贾可以收取税收,用于边关驻军的费用,如果不开通商贸,关闭城门,一切费用皆有老百姓供养,这样老百姓就会背负沉重负担,使得老百姓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在边关的郡县老百姓也不可能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这一观点对宋政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做法。宋政权的强项是经济,上述观点正是发展经济的可行做法。也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宋政权的边境贸易,海外贸易高度发达,为政权的稳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田锡对于国家税赋向太宗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应当“规范关市、农耕税收”,应适宜环境进行改革即“别布新条”。田锡认为“酒曲之利但要增盈,商税之利但要求出剩。或偶有出剩,不询出剩之由,或偶有亏欠,必责亏欠之过。”大概的意思是说,对于酒水之利、商贾税收需要缴纳税赋,有剩余之税收,不必问询问剩余的之理由,但是如果出现国家税款亏损,必须予以问责。 田锡还认为:“穷尽取才之路,莫甚于兹,疏通货物之源,未闻适变。”又“今乞国家以关市之征定其常数,酒曲之利授以常规。或有增加不更求出剩,或偶有亏折即可令于出剩时补填。且如州县征科农桑税赋,年丰则未闻加纳,岁歉则许之倚征。” 上述言论体现了田锡初步的法治思想。国家关税、税赋应该有一个规定,对于酒类商贸应该有一个税收的管理。如果贸易量大也不能多收税,如果商家亏损可以在盈利的时侯补齐税收。对于州县的农业桑蚕的税收,在丰收的时侯不能说加税,在欠收到年景还应该准许少收。 田锡言:“民生于利亦犹鱼生于水也,民困于利又如水涸于鱼也,愿更生于谠议,别布新条。”老百姓的生存之利益犹如鱼离不开水一样,如果老百姓因为利益在生存上都受到困难,犹如鱼离开了水,在水干涸后鱼也无法生存。田锡的上述言论,已经初步体现了一种为近代国家认可和追求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对一千年前的人来说,确实也是难能可贵。 田锡认为统治者应该制定简单、明确的责任目标,简明有条理的政策、规定有利于执行与落实。实际上是反对太宗所有的事都不放手,特别是军事上的遥控指挥,显然田锡的这种思想更有利于国家的高效运转。而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田锡认为应该勤于值守执行上面的政策而不至于堵塞,上传下达才能一气贯通。 田锡提出作为最高统治者要善于选择人才,选任人才。让人才安排在合适的位置,各司其职,要做好统一协调管理并简政放权。对于有功之臣予以奖励,对于滥用职权的要施加刑法。施政要求:“简而且要,人则易从;繁而又难,人则易犯。”上书认为:“临下以简。”又认为:“御众以宽。”田锡所认为的“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即对下边的要求简明扼要,治理民众非常宽大;刑罚不牵连子女,而奖赏却延及后世。 田锡所谓的:“御众不以宽,则获刑者多,临下不以简,则从令者少。”这样的治理思想和近代的高效政府治理要求何其相似。统治者应该施加宽明之政策,这样用刑法惩罚的人才会更少,如果施加严苛之政令,则获得刑法处罚的人就会增多,实施治理的政策不应该太过于复杂,这样也可以让执行者更清楚以达到最好的执行效果,实际就是田锡提出“简政”的观点。今天的负面清单的提出,不就是田锡上述思想的具体体现嘛。 对于“勤政”的论述主要是分清各岗位的职责,各司其职:中书宰相的职责就是依据最高统治者的意志制定纲领,统筹与安排各部门的职责,考察各个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并汇报;御史台与大理寺对于案件审理,犯人监狱管理依据法制实施,田锡言“案既圆备,即据施行。”对于冤案、错案要秉承公正严明,不要让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不能让有罪者逍遥于法外,也是指出作为掌握权力的人要“严政”,不能因为私利而徇私枉法。如果真正的做到田锡的所思所想,估计什么外患内忧都不在话下。什么辽国西夏哪还斗得过宋朝。 田锡还屡次向太宗论述关于“廉政、仁政、修己”的施政思想。田锡言:“臣每读史书,至于文集,或匹妇有正廉之节,野人有孝悌之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每读历史,多次读到先贤的文章,先贤认为老百姓也是讲究正气与廉洁之节气的,也是遵守孝道之风的。但是今在朝廷为官的大多数是外地人,在任期间规定不能搬家,哪怕父母亡故也不能辞官,朝庭这样做有损朝廷仁义之政德。这样的施政方向难道不值得思考并进行改正吗? 田锡言:“御一衣,思天下女工之勤;尝一膳,思天下农夫之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说:我们穿上衣服,就要想到天下织布女工的勤劳付出,每吃一餐,就要想到天下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又说道:“不敢侮鳏寡。”不敢忘记天下还有很多弱势群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修己是普遍性的要求。田锡认为,从官员为政言,修身、修己包括修德和修能。修德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豁达的胸襟、廉洁奉公的精神等政治素养为重。田锡也提醒要负责地方官考核、厉行整顿吏治。田锡的为官之道不但对当时的太宗朝的官员包括太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