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十三章 澶渊之盟(五) (第2/2页)
总之是给了对方钱还得一年给一次! 所以说因为有赔款这条,“澶渊之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耻辱条约。但是中国近代史上定义的赔款,是赔给了对方一笔不菲的钱!这笔钱数量巨大,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才要痛骂这些耻辱条约。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澶渊之盟”中那送给辽国的30万岁币,到底给百姓增加了多少负担这个需要好好地算一算。 根据《宋史·食货志下一-会计》记载,当时宋朝的赋税收入,仅钱币(现金)一项,就高达“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缗” 古代的缗,也叫贯,就是1000个铜钱。根据当时的兑换率计算,I两银子能换1缗钱。1匹绢能换1.2缗钱。换算下来,每年送给辽国的30万岁币,大约为34万缗钱 34万钱,在真宗时期约2224万缗的国家收入中,仅仅占了大约1.5%。不用任何经济学家发言,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这个比例对国家经济对人民负担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其实,宋朝的现金收入,仅仅是这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如果粮食、布匹、矿产、各地土特产全算进去,宋朝一年的全部收入要比我们想的多的多。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记载,“澶渊之盟”签署后,宋朝仅仅休养生息了两年到景德三年时,宋朝的国家赋入总数,就已经达到了“六千三百七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九贯石匹斤”这个数字,虽然写清楚了是赋入总数,但学者认为,这依旧只是宋朝财政的一部分。 不管这个数字到底少报了多少,这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可见在宋政府的财政收入中,那30万岁币所占的比例还不足0.5%。 这么一个比例数字的钱到底给百姓带来多大负担,打个比方来说吧如果把送给契丹的30万岁币,摊到每一个百姓头上平均每个人分担四个铜板也就是买一个小零食的钱。 试想一下,宋人每年少吃一个烧饼类的小零食就能换一个天下太平,这是一笔多划算的买卖! 当然在宋人眼中,话不能这么说这个比例再小那也是钱。凭什么就要掏这个钱何况这还是送给敌国养兵的钱!我把钱给你,你练好了回头再揍我,这不是缺心眼吗所以说这个岁币再少,那也是钱,不能平送给别人。因此这个“澶渊之盟”,就是一个耻辱的条约,宋人赔了。 拿钱给别人,确实很耻辱。但是如果花了很少的钱,却赚了一个巨大利益,这种做法还能叫赔钱吗这个问题,就需要商榷一下了。咱们还得算一个数据看看宋朝拿出30万岁币,买一个天下太平,这买卖到底划算还是不划算。 这个数据就是宋辽开战期间宋朝花费的军费。(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言,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国家之间的关系实在复杂。现只不过是从某一方面单纯的考虑金钱方面的支出而已。) 根据著名史学家王增瑜先生在《宋朝军制初探》记载、当时国家养兵的标准,一个中等士兵一年的工资,大概为50缗。咱们前面讲了,在签订“澶渊之盟”前为了付辽国的进攻,宋朝在北面的常规驻军的数量就有整整三十万!三十万驻军,一人50缗,一年就要花费国家1500万缗!这只是常规支付的工资,不包括开战时的各种军费开支,那些什么抚恤、赏赐的钱更没计算在内。如果把开战时的军费算进去,那宋朝投入的钱基本上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您知道吗两国交战时,宋朝应付一场中等级别的战争,就需要投多少钱整整3000万缗。再说一遍整整3000万缗!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可是一句大实话。有多少钱也不够战争这个怪物花费。 对比这个庞大的军费,如果有这么一个条约,每年只拿出30万岁币,也就是河北正规养兵费用的2.27%,就能换取一个和平从此让神州大地再无兵戈,让天下黎民笑口常开。 面对这样一个“花很少的钱,却能办成大事”的和约,换成是我们签还是不签 忘了补充一点,如果签了这个和约,天下太平后就不需要那样大规模地养兵了。届时河北各州可以大规模地裁撤边防部队,那些裁军后省下来的钱可就不是几十万、几百万了。还有如果签了这个和约,两国就可以互通贸易了。届时以宋朝这个世界第一超级经济强国的地位,要想挣契丹人的钱,还不小菜一碟虽然每一年宋朝都要给辽国30万的岁币,但通过经济手段,宋朝又何止挣回十个30万二十个30万。如果宋朝想的话挣回一百个30万,也完全可以!这种贸易模式,史书上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取之于虏,而复用之于虏”。综上所述,通过这种“经济学分析”结果显而易见。用每年30万岁币换一个和平,这个买卖实在是划算,宋朝没赔,还赚大发了。所以签署了“澶渊之盟”后,不管是辽还是宋,都赚了。 虽然从经济学角度讲,宋辽罢兵休战后,大家都赢了:但从历史的角度讲,签署“湾渊之盟”的那一刻不管是宋还是辽,他们全都输了,而且输得一无所有,最终输得亡国灭种…… 辽国输了,是因为签署了这个条约后,辽国将不可避免地开始全面汉化。而汉化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充满朝气的、信仰强者的国家,变成一个死气沉沉小人当道的世界。最终在百年之后死在了更加年轻、更加信仰强者的金人之手。 宋朝输了,是因为签署了这个条约后,宋朝开创了一个先河创造了“遇到困难,就可以妥协,为买平安,可以赔钱”的先例。纵观后面的两宋历史,在对外冲突中为了解决和西夏、金国的冲突,大宋的做法就一种--花钱买平安。 不管宋朝打赢了还是打败了,全都会给对方金钱,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这个办法的始作俑者就是赵恒。绍兴和议、隆庆和议、嘉定和议等些耻辱条约的初稿样本就是这个“澶渊之盟”。澶渊之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来说,显然是负面的影响更大一些。汉民族汉唐以来拥有的尚武精神不畏强权的精神日渐流失,使得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同台竞争中渐处下风。今日之中国提出民族复兴的口号显然也在还千年前宋政权的旧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