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七十九章 女皇之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十九章 女皇之梦 (第1/2页)

    公元1022年三月,赵恒走到了生命尽头,立下遗诏传位于赵祯,尊刘娥为皇太后,军国事权由皇太后处置。纵观宋朝先后有九位皇太后垂帘听政,这个传统自刘娥首开先河。按惯例新皇帝登基次年要改元,朝臣拟了几个年号,刘娥都不满意。善于溜须拍马的宰相丁谓揣摩太后心思,上了个年号叫“天圣”,刘娥没有犹豫就接受了。后来,有人窥破玄机:天者,二人也;圣者,帝王也,天圣隐喻国家有两个当政者。刘娥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有野心的不止刘娥一人,宰相丁谓原是刘娥心腹,现在见妇寡幼弱,便产生架空两宫、cao弄权柄的念头。他勾结宦官首领雷允恭,规定重要奏章要先经自己审阅再送至内廷,并且提议刘娥、赵祯两宫分处,改两宫五天一正朝为十五天一正朝。对于这些夺权的措施,刘娥心如明镜,但她隐忍下来,她在寻找一个同宰相丁谓摊牌的机会。刘娥任命丁谓为“山陵使”,主管赵恒墓xue建造、遗体安葬工作,雷允恭作为宦官协助丁谓,具体负责工程实施。雷允恭自幼入宫,没有实际办事经验,加上胆大包天,竟擅自更改寝陵位置,致使寝陵渗水。这可是天大的罪过!刘娥抓住机会,发动大臣展开一场揭批雷允恭、丁谓运动,查明二人相互勾结、擅自专权等问题,将雷允恭处死,直接打死在宋真宗陵前,将丁谓罢相流放崖州。丁谓也就追随寇准往南去了并且一去二千里。寇准被流放到了雷州,丁谓则被流放到了更远的崖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而去崖州必然要经过雷州,这也算是狠狠的嘲讽了丁谓一番。

    刘娥不同于靠乱政谋取私利的浅薄之徒,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野丫头其欲望可以吞下整个江山!她知道夺权靠佞臣,治理国家需要真本事。驱逐丁谓后她重用有才干的王曾、吕夷简等人,纠正赵恒晚期尚道崇仙、大兴土木的弊端在朝政上出现了拨乱反正、蒸蒸日上的新气象。几年之后。民阜物丰,社会安定,四海升平,刘娥便生出了效仿唐朝武则天的心思。

    一次上朝时刘娥问群臣:“众爱卿怎样评价武后”经刘娥一手提拔的肱股之臣个个装出纯粹的样子,好像听不懂太后的话外之音。有些人回答得直率:“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几乎使社稷倾覆。”有些人说话比较委婉:“武则天虽然是女强人,但百年之后不知该传位何人,只给世人留下笑柄。”至今墓前也只能留下无字碑,功过是非只能由后人评判。太后刘娥内心刚刚升腾起来的女皇梦瞬间破灭。这时她恍然大悟,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了,经过太祖、太宗、真宗三代坚持不懈地扬文抑武,五代时期“有奶便是娘”的作风已经一去不返。自己为这些朝臣铺平了仕途,他们却是赵宋的死忠之臣,想要让大宋换一种颜色几无可能。让他们承认自己的帝王之梦也是不可实现的空想了。

    皇位犹如莲花宝座,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但这阻挡不了刘娥内心对更高权位的期望之心。公元1033年,她已摄政十载,赵祯也已二十四岁早到了亲政的年龄。不过刘娥迟迟不愿还政赵祯,她还有未了心愿,那就是尝试一下做皇帝的滋味,哪怕仅仅是形式上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刘娥选择主持祭祀太庙,以体验帝王的荣光。她要穿龙袍、戴龙冠,一切依照皇帝礼仪进行。对于大宋帝国实际掌权人刘娥来说,虽然是形式上的一种满足,但依然遭到朝臣的坚决反对。一向以稳重著称的参知政事晏殊进见刘娥,不厌其烦地向刘娥讲述周礼。宋代倡导儒教治国,儒教的源头是周礼,周礼才是朝廷最大的规矩!晏殊告诉刘娥,龙袍学名衮衣,上面绘制十二种图案,各有含义,象征着帝王的思想、教化、文采等。龙冠叫衮冕,前后有十二条旒,为的是让帝王保持端庄、神秘。这些均为帝王专美,他人不得擅用。见晏殊旁敲侧击。说得口干舌燥、刘娥只是冷冷一笑:“多谢爱卿提醒哀家知道了。”立马便将晏殊打发了出去。刘娥要告诉历史,自己才是大宋这十年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