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出巡 (第1/1页)
车粼粼,马萧萧。 一支车队在洛阳的乡间小路上行走着。 从旁边跟随的一个个膀大腰圆、凶神恶煞的士兵就可以看出,车上的贵人必定身份不凡。 因此百姓们见了都远远地避让开。 这支队伍正是刘辩微服出巡的仪仗。 在西汉时,老刘家的天子、太子就喜欢玩微服出巡的把戏,经常巡视长安的乡里民间,因此多知民间疾苦。 不过到了东汉之后,这项光荣传统就开始丢了。 刘辩闲得无聊,同时也想看一看朝廷的各项政策在下面的落实情况,于是就带着唐姬、陈留王刘协、万年公主刘桃等人一起出巡了。 在刘辩的记忆中,他跟刘协两兄弟的感情还是很好的。 只是后来何后与董太后相争,董卓预谋废帝等等事件的发生,令刘协心里产生了畏惧,害怕哥哥把他当作威胁而除掉。 他毕竟只是个九岁大的孩子,还做不到隐藏情绪,因此刘辩很轻易就看出了他的想法。 所以这次出巡,他打算带上他们,增进一下家人之间的感情。 大世已经到来,自己连曹cao等人都能容纳,难道还不能容纳一个刘协吗? “大哥大哥,他们在做什么?在玩游戏吗?” 小刘桃倚在刘辩的怀里,rou乎乎的指头指着田地里的农人,奶声奶气地询问道。 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小姑娘变得活泼了许多,只是总喜欢黏在刘辩的身边。 刘辩解释道:“他们可不是在玩哦。 他们是在捉蝗虫。 蝗虫是坏家伙,专门啃食庄稼。 庄稼被啃光了,百姓就没有饭吃了。” “坏蛋蝗虫,大哥你要把它们都抓起来打屁股!” 刘桃挥舞着小拳头,惹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这抓蝗虫是刘辩下的命令。 百姓可以用抓到的蝗虫来换取粮食。 本来百姓对于蝗虫充满了敬畏,认为这是蝗神降灾,纷纷祭祀蝗神,不敢捕杀蝗虫。 直到朝廷的命令下达以后,终于有胆大的率先开始捕捉蝗虫去卖给官府。 当看到真的换到了粮食之后,百姓们顿时轰然而动。 这些蝗虫就是地里移动的粮食,哪里还管得了什么蝗神。 接着官府又发放了鸡苗鸭苗,只要来年以蛋抵扣,养大的鸡鸭就属于农户自家。 有了农人的大肆捕捉,以及鸡鸭的大量饲养,这场来势汹汹的蝗灾竟然没多久就被遏制住了。 收购而来的蝗虫被晒成粉,加入了军粮之中。 这东西不但营养丰富,还非常美味。 稍一烘烤,吃起来有一种鸡rou的嫩滑感觉。 起先各军将士还不知道这是蝗虫粉,当知道之后却已经吃上瘾了。 不但不嫌弃,反而为了蝗虫粉的分配份额而打了好多次嘴仗。 于是蝗虫粉从军中扩散到了民间,抓蝗虫的更多起来。 一些无良商人甚至把蝗虫粉吹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当成了奢侈品在全国范围内到处售卖。 刘辩等人一路走过,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一个个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丝毫没有大灾之年的菜色。 乡间路上不时地可以看得到修桥修路的队伍。 刘辩等人来到一家屋舍外面,院内只有一位老头儿在驱赶着小鸡,让它们进入地里去啄虫。 当刘辩等人借口在此歇息一阵的时候,老头显得很是惶恐局促,手足无措,显然不知道该怎么跟这些贵人相处,害怕惹恼了对方。 直到看到刘辩等人态度和蔼,才渐渐地安心下来。 随着刘辩有意无意地提起朝廷的一项项政策,老头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 “小老儿是建宁年间当的兵,跟随段大将军征讨西戎时,伤了一条腿,就退役了。 光和六年,洛阳大旱,庄稼收成不及往年的一半,结果黄巾反了,朝廷又要征税。 全家人只得吃树皮草根度日,一到晚上的时候,肚子硬邦邦的,钻心地痛。 老伴跟大儿子都没熬过去就死了。 本来以为今年遭了蝗灾,又是要走一遭鬼门关了。 嘿,谁知道当今陛下真是圣天子在位啊。 老朽的小儿子去了河道上做工,每天都有禄米拿回家,还能吃到香甜的白面馒头,有时候还能吃到大块肥rou。 媳妇下地里捉了蝗虫也能换到粮食。 朝廷还登记了家里的老弱,按人头补贴口粮。 还送了我那几个孙儿去学堂上学,据说将来学成了还能做官! 这样的日子真是做梦也不敢想啊。 可惜我老伴跟大儿子没福分,没能看到这太平盛世啊!” 刘辩看了看周围问道:“怎么没听到读书声,乡学是建在哪里的?” 老头道:“乡学建在临邑的归德乡,离这里十多里地呢,贵人当然听不到读书声了。” 刘辩道:“十多里的路程,每天上学岂不是很不方便?” 老头不以为意:“哪有什么不方便,乡下孩子皮实,多跑几里路有什么。 这样的机会自古未有,也只有圣天子在位,我们百姓才有这样的好日子啊!” 刘辩又问了当地官吏的情况,是否怠政,是否有贪赃枉法,是否有豪强大族欺凌百姓之事发生。 从老头的回答中,刘辩了解了前任县令因为贪赃枉法被砍了,新县令姓诸葛,是一位清廉的能吏,到任后做了许多实事,很受百姓爱戴。 得到吏部尚书陈宫的提醒,刘辩才记起这位县令就是诸葛瑾。 由于他年纪太小,还是自己特批之后,才当上县令的。 离开了这一户农家,刘辩感叹道:“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吃饱穿暖就行了。 但是这样简单的要求,往往都满足不了,难怪他们要反了。 诸位当引以为鉴呀!” 群臣称是。 他又问了乡学的事情。 刘备禀道:“陛下,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乡学、县学、郡学,这三学建立,老师根本不够用。 天下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 只能等过几年后,新一批学子成长起来,才能彻底将乡学铺排开。” 刘辩道:“玄德,你身为学政,就要多想办法,多多吸引其他州郡的寒门读书人前来教学。 甚至可以把三学的老师也纳入官吏体系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