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 民贵君轻  (第2/2页)
可以瞒过本官的搜查么?本官这是欲擒故纵!”    监考得意洋洋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位考生,你是自己滚出文院,还是本官助你一臂之力呢?”    “大人在说什么?学生不懂……”    “你的袖子里,敢不敢翻出来让我看看?”    “这……大……大人……学生一时糊涂,学生今后再也不敢了,求求你……”    “来人啊!将这考生给我轰了出去!”    “大人冤枉!我还没开始抄呢!你不能……”    那考生正欲哀求,就被士兵堵上嘴巴带走了。    “好厉害的监考,居然一抓一个准!”杜宁心里很是佩服的想道。    许多考生吓得面色发白,看向监考的表情充满了惊恐。    “诸位考生,收起你们那些歪心思,就算你们能够欺瞒本官,也难逃众圣的法眼!”监考提高音调说道。    “哎……”    一个学子突然站起来,面向圣庙方向作揖:“学生有错,不该将文章带入考场,心中有愧,放弃科举。”    然后捂着脸面,十分羞愧的离开。    杜宁听到自己附近也有考生站起,一边哀叹,一边离开考场。    科举作弊,这件事要是被抓个现行,文名就毁了。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读书人来说,文名就是行走天下的通行证,也是最好看的一张“脸”。    监考路过杜宁考棚的时候,向杜宁这边投来目光。    杜宁没有理会,甚至没有半点紧张,当作他是空气一般,继续认真答题。    监考满意点头,快步离去。    不知不觉,前面十五张的试卷全部答完。    后面的十五张试卷,考的是默写,也是读书人的记忆力。    每一张的试卷只有一篇文章的标题,然后就是让考生将这篇文章的全文给默写下来。    杜宁看了眼题目,是要默写《中庸》的第一篇文章。    《中庸》的作者是子思,是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科举的考题内容之一,杜宁早有读过。    心念一动之下,文宫中的《中庸》翻开,其中的内容呈现在了脑海里面。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杜宁继续答题。    …………    下午,杜宁默写完了十五张试卷。    “就算是抄写,也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这县试不仅仅考研脑力,也很考研耐心和体力。”    杜宁擦了擦汗水,稍作休息之后,拿起了最后的两张试卷。    最后这两张试卷便是经义,乃科举重中之重,也是无法抄袭的科目,占据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分数。    经义只有一个题目,却多了一张白纸,是因为担心有的考生文章不够写,所以额外添加。    文章不在长短,而在其意,在其精。    杜宁看了眼题目,上面写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    从字面上去理解,大意指的就是百姓是最为重要的,然后是国家,而国君是最为不重要的。    因此,“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    所谓“社稷”,乃是古代帝王和诸侯建国时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来作为国家的代称。    杜宁心念一动,文宫中的《孟子》翻到《尽心章句下》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认为人民最为贵重,其次是国家,君王为轻。    得到百姓认可的人做天子,得到天子认可的人做诸侯,得到诸侯认可的人做大夫。    诸侯危害社稷的时候,就改立诸侯。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这便是孟子提出来的思想。    作为一个拥有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杜宁深知“民”这个字的含义。    一个“民”字,代表的是集体。    这篇经义,便是要让考生以自己的文章,围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来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    杜宁想了想了,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是华夏文明中最为精髓的一句话,可见“民”这个字的重要性,得不到民心认可的君王,他的王位是无法长久的。    杜宁打算以此为破题思路,引经据典阐述经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