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采买 (第1/1页)
郑叁祝让大哥随时注意流民情况,一旦流民大幅增加,就赶紧回家。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 “老三,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郑二河语气不好,担心的同时隐约有点生气。 “爹,今天路上救了个人,他给了我五两银子答谢,这不,买了点东西。就回来的迟了。” 郑叁祝提着50斤一袋大米,一只酱鸭,还有每人一件衣服。 “哼,败家!留着钱给你和你二哥娶媳妇也是好的。” 郑二河提着大米:“大米不要动,明天我去换成高粱对付着,不持家不知油盐柴米贵!余钱呢?” 郑叁祝把余下的五百文交给父亲,“爹,米就不要换成高粱了,留着吃吧,侄儿这么小,多吃点大米。还有衣服,你们赶紧试试,看合不合身。” 大嫂和小妹欢快的拿衣服回屋试衣去了,虽然天黑了,但是不妨碍她们对新衣的热情。 郑二河掂着五百个大子,心里比什么都踏实。 母亲摸着黑回厨房,把酱鸭切了:“老三,还没吃饭吧,快过来,给你留的粥。志文,来,吃鸭腿。” “好嘞,大嫂,丫头,你们好了吗?出来吃酱鸭了,再不出来我就吃完了。” 三岁的郑志文小跑从屋里出来,双手握着鸭腿啃。 “好吃,奶奶吃。” 郑二柱摸着新衣,看着饭桌上的酱鸭,心里不是滋味。 “三弟,你,唉,你咋不多留点银子呢。” “二哥,是我考虑不周,该留二两银子为彩礼,娶二嫂。”郑叁祝想了想,“爹,家里挪不出二两银子吗?” “哪里挪得出呦,咱家收成刚够缴税的,要是丰年还有结余,这个年月,都在吃老本呀。”郑二河愁容满面。 母亲何英看了眼生闷气的郑二柱道:“二儿,明天带着那袋大米,以及我和你爹的新衣,和你爹去王家提亲吧,终归要把婚事办了。” “哎!”郑二柱兴奋的点头答应。 看着二哥这个样,郑叁祝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有点失望。 “爹,今天到县城,见到了不少流民,都是从北边逃荒过来的,我们也得提前准备往南边去了。” “知道了,赶紧吃,吃完去睡吧。”郑二河有一丝慌乱的说。 大嫂和小妹怕把新衣弄脏,洗了澡才换。 大嫂的新衣服是挺合身,就是小妹的稍微有点大了。新衣穿上,两人明显多了几分生气,两人都笑容满面。 小妹郑小丫急忙去吃酱鸭:“嗡,真好吃,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大嫂,快点来吃。” “哎,来了。” 一只酱鸭,郑叁祝吃了一块,父亲和母亲也就吃了个味,二哥尝了个鲜。 基本让大嫂,小妹和侄子吃了。 她们想要留半碗,到明天吃,郑叁祝说明天就馊了,才作罢,一口气吃完,骨头都嚼了个稀碎。 晚上,郑叁祝到空间家里,做了白米饭,炒了了半只鸡,狠狠的吃了两碗米饭,一个字“爽”! 又煮了六个鸡蛋,就在家里洗洗睡了。 手机闹钟调成四点,第二天早上准时回去。 第二天,还是天不亮,一大家子就下田去了。 郑叁祝偷偷摸摸吃了俩鸡蛋。 小心翼翼的把meimei拉在最后,把剥好的一个鸡蛋塞她嘴里。 郑小丫睁大了双眼,鸡蛋! 她好久没吃过鸡蛋了,只有生病的时候,母亲会煮个鸡蛋给她。 嘟嘟喃喃吃完一个鸡蛋,她正想问三哥哪里来的鸡蛋,郑叁祝又塞了一个在她嘴里。 一连吃两个鸡蛋,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只听郑叁祝的声音在她耳边想起: “不准跟其他人说,要不然有好吃的,都不给吃。” 郑小丫急忙点头答应。 然后,郑叁祝主动抱侄子郑志文,偷偷摸摸给他鸡蛋吃,小家伙吃的不亦乐乎。 都说小孩不喜欢吃蛋黄,小志文却一点不挑剔。 这两孩子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太抠嗦,营养不良长不高就不好了。 父亲带着二哥吃完早饭就回去了,两人要去王家提亲,把婚事定下来。 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没有一点波折。 这个时候对于王家来说,闺女出嫁,家里少了一张嘴,是幸运的。 而对郑二河来说,心里沉甸甸的,毕竟家里马上要多一张嘴。 结婚日子定在后天。 趁着下午时间,一家人把该通知的亲朋都通知了。 第二天,父亲和母亲要去县城采买一些结婚用品,郑叁祝坚持要跟着,也就让他一起去了。 郑叁祝找了个无人巷子,把自己打扮的破破烂烂,头发遮脸,去了荣升典当行。 成功用一瓶250毫升二锅头瓶子换了100两银子,当然瓶盖,标签和文字之类的都偷偷去掉,酒倒进矿泉水瓶里了。 掌柜如获至宝般的抚摸二锅头瓶身。 光洁无暇,晶莹剔透,远远超过他见过的最好的玉石,超过最好的玛瑙和翡翠。 这东西绝对能卖上天价! 怪不得对方有如此家底,却破败不堪,赌,好呀,你海量的财富也经不住赌呀,这东西是我的了! 知道对方警惕,也就没让小二跟踪了。既然沉迷赌,那好东西还不得乖乖自己送来。 郑叁祝又七拐八绕,确定没人跟踪,换回新衣,新鞋,然后去找父母了。 路上,只要见到好吃的,就采买,偷偷放进空间家里。 烧饼两百个,桂花酥100盒,盐水鸭2只,酱鸭两只,鸡蛋买进300个,两只鸡,豆角10斤,青菜5斤,粗盐自己看不上,但家里需要,5两银子买了30斤。 最后在一家衣服铺找到了母亲。 原来婚服大都是租的,男女两套50文大钱两天。买也可以,一身行头一两半银子,也就是1500文,两身就是三两银子。 店小二也是硬气:“概不还价,你到其他店打听打听,是不是都是这个价!” 母亲何英知道行情,也就不说什么了,给了100文押金,又找了本县城熟人证明,就拿了包好的婚服走了。 想到父母的新衣都做了二哥的嫁妆,郑叁祝又偷偷买了给父母买了两身。 “娘,东西采办的怎么样了?”郑叁祝接过母亲手里东西。 “还好有你那500文,能采买些吃食,要不然明天也够丢人的。” “爹呢?” “家里没多少粮食,你爹去买高粱了,明天酒席总得让人吃饱。” “娘,昨天我救的那人还没走,听说我们家困难,非塞给我10两银子。”郑叁祝指了指自己怀里。 何英哪里见过这么阔气的,天上怎会掉馅饼? “三儿,快还给人家,咱不贪图别人的好处。”何英焦急的说。 “估计追不上了,给了我银子,人家就乘坐马车走了,说有缘再见。咱家这情况,人家能图啥?” 何英听了,心里才安稳,就自己家里一穷二白,啥也图不了。 考虑到家里情况,何英也就没让郑叁祝把钱拿出来,何英在约定好的地方等郑二河,郑叁祝去找大哥。 接近中午,一家四口大包小包的走回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