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大学_二二六、徐生洲的一天(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二六、徐生洲的一天(中) (第1/2页)

    “那裂银杏内酯的专利呢?”

    徐生洲急切地追问道。

    据他所知,李特、杜克斌等几个人都参与了裂银杏内酯的前期研发。

    目前,学校除了徐生洲的募捐,裂银杏内酯是最大的资金来源,也是未来十几年最稳定的收益。这要是被人截胡,徐生洲真的能哭死。

    黄柯道:“我和何处长发现该问题后,也立马就想到了裂银杏内酯的专利,并向陈校长了解有关情况。万幸的是,当时陈校长认为校长您提供了最初的样品,才有了后来的裂银杏内酯发现,所以该专利的发明人写的是你和陈校长,没有李特等人。”

    上天保佑!

    徐生洲长长地舒了口气。

    黄柯又道:“正因为裂银杏内酯的专利没有给李特他们署名,陈校长为了安抚他们,才许诺下次再有发明专利一定会带上他们。这应该也是他们改变主意,要求续签合同的根本原因。”

    徐生洲努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黄柯道:“李特他们几个本月月底合同期满,鉴于现在正处于裂银杏内酯项目的科研攻关关键期,我们的意见是删除刚才的职务发明相关条款,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更加严密的聘任合同,包括职务发明归学校所有等,并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与李特他们继续签约。”

    “如果他们不肯呢?”

    黄柯道:“那就按照《劳动合同法》,终止劳动合同。”

    徐生洲点点头:“就这么办!——鉴于你们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到时候学校会奖励你们每人5支裂银杏内酯口服液。绵薄之物,不成敬意,还请你们笑纳!”

    5支裂银杏内酯口服液,就算内部价,也价值400万元。

    放在市场上,600万都打不住。

    这已经不算是“绵薄”了!

    黄柯和何兴华略略推辞,便兴高采烈地答应。

    徐生洲又问黄柯道:“黄校长,你是古籍整理、文献研究的专家,正好我有个问题想向你咨询。前不久,我接触到一位海外藏家,经过沟通,他有意向我们学校捐赠一批藏品,包括宋元善本400部——”

    “什么!”

    黄柯猛然站起身:“宋元善本400部?!你确信不是4部,或40部?又或者是明清善本400部?”

    徐生洲道:“应该是宋元善本。”

    黄柯很肯定地摇摇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经过近些年摸底排查,存世的宋元善本已经基本上被搜罗殆尽,并记载在册。全世界现存宋本3500部、元本3900种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藏在国内。海外藏宋元善本在400部以上的,只有呆湾和霓虹,而个人藏书在400种以上的,据我所知,没有!”

    徐生洲摸摸下巴:“其实这是一批秘藏。”

    黄柯头摇得像拨浪鼓:“国宝帮讲故事,开头一般都这么说。”

    徐生洲却不为所动:“具体来说,应该是‘一·二八事件’中涵芬楼的宋元秘籍。”

    黄柯瞪大眼睛:“不是被烧了吗?”

    “目前来看,应该是没有。当时可能是被日寇劫掠走了。”

    徐生洲感觉自己编瞎话的技能越来越熟练。

    黄柯急道:“那就请他赶紧捐啊!哦,我明白了,校长你是担心商务印书馆来索要,是吧?”

    没错,涵芬楼是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在沪上的藏书楼,也可以说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存放善本书籍的所在。

    如今,商务印书馆岿然尚存,张元济先生虽然已经过世六七十年,可还有子孙在世。

    这批来路不正的古籍善本要是公布于世,三方打起官司来,还真有的扯皮!

    徐生洲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还有关于先秦典籍的简牍上百部。短期内,他只想捐给我们一种,我们要二选一。”

    黄柯马上叛变:“那我们肯定选简牍!”

    “为什么?”

    “宋元善本固然好,但大部分善本其实已经被明清人利用过,相应成果被吸收到各种校本里,版本价值虽有,但并非离它不可,所以更多还是文化符号、文物价值。但简牍不一样!它们除了更高的文物价值,版本价值也更高,很有可能是先秦某篇着述唯一存世的印记,会直接改变我们对两三千年前古人的认知!”

    徐生洲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好,我知道该怎么选了。”

    黄柯的眉头很快又皱了起来:“只怕咱们要是入藏这批简牍,少不了要遭受些负面的批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