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三二、《石头记》 (第1/2页)
《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不是曹雪芹原稿,而是高鹗根据原有的框架整理续写的。 大家都知道高鹗在续写的时候,加上了自己的创作,背离了曹公的原意。但在多大程度上背离,谁也说不清楚,毕竟曹版的后四十回不存于世,只能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脂砚斋的评语,以及同时代人富察明义的诗文来推断。 也正因为如此,无数红迷耿耿于怀。像张爱玲就说平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 当然,张爱玲的前两恨并非她原创,而是源自宋代彭渊材。彭渊材说他平生有五恨: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不过,能让“红楼未完”与一千年的古人遗憾并列,也算是得其所矣! 时至今日,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鲥鱼多刺、海棠无香已经不是问题。比如长寿冠海棠、白兰地海棠,都有比较浓郁的香味。唯独红楼未完,恐怕要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方为也道:“如果能有《红楼梦》后四十回,那影响力真的不下于《文汇阁四库全书》!” 大家都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有道是“福无双至”,好事哪能让你一个人全摊上? 石新科这时抱着高高一摞旧写书,从休息室走了出来,怯生生地说道:“如果陶馆长、方教授说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石头记》,我怀里抱的就是。” 众人一起看向石新科。 石新科有些慌:“《红楼梦》原名不是叫《石头记》吗?” 陶文霞终于反应过来:“真有一套《红楼梦》古抄本?是程本系统的,还是脂本系统的?” 方为以远超他年龄的矫健,快步扑了过去,从石新科手里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开始翻阅起来。其他人也都有样学样,放好手里的书稿,争相上去翻看翻阅。 这套《石头记》是四回一册。陶文霞抢了个好彩,拿到的是第四本,开篇就是《石头记》第十三回。一看回目,她便断言道:“这个古抄本,应该比甲戌本更早!” 众所周知,甲戌本是因为该本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5字,故名甲戌本。甲戌是乾隆19年,故而甲戌本被认为是“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但仅存世四册、十六回。胡适之先生得到后,视为平生秘本,向不轻易示人。后从京城败逃呆湾,随身携带的唯一的一部书,就是这四册甲戌本《石头记》。 世间还有比甲戌本更早的写本? 众人都盯着陶文霞,等她的解释。 陶文霞道:“原因很简单,《红楼梦》版本两大系统,无论脂本,还是程本,第十三回的回目都是‘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我印象很深刻,在甲戌本的脂批中曾提到,这一回的回目本来是‘秦可卿yin丧天香楼,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脂砚斋觉得不太好,就命令曹雪芹删掉,才改成现行的回目。但我手里的第十三回的回目,正作‘秦可卿yin丧天香楼,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岂不是证明它比甲戌本更早?” 方为也沉声说道:“我看了开头几页,也觉得它应该比甲戌本更早。就比如第何来’。而不像通行的《红楼梦》,先是‘此开卷第一回也’一大段话,还有‘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那首诗,因为现在学者已经证实,这些其实都是脂砚斋评语,不小心掺入正文的。文霞说它比甲戌本更早,确实很有可能!” 沈康元捻了捻纸张,看了看墨色:“用纸也不晚于乾隆中期。” 陶文霞连忙问道:“石秘书,这套《石头记》总共多少本?都在这儿吗?” 石新科道:“屋里还有一摞。这套书有些多,估计有三四十本,我怕搬运的时候有损坏,所以分成两次来搬。” 陶文霞催促道:“那赶紧把剩下的那些也搬过来!” 黄柯大致推算了一下:“《石头记》共一百二十回,我们手里的都是四回一册。如果有三四十本的话,那应该就是一套齐全的。” 严长寿道:“上天保佑,希望是齐全的!这套能够存世,已经是神物庇护。要是再有残缺,恐怕天上地下,再也没有见到《石头记》后四十回的希望。” 听到严长寿说“上天保佑”,徐生洲又想起自己祈求满天神佛,仍未如愿求到高级体能强化剂的事儿,心中有些郁塞,加上他素来对《红楼梦》不是很感兴趣,便说道:“已经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