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六九、名不虚传 (第2/2页)
情况研究进展不大。郑遨在tait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又往前推进一步,引得与会者频频点头。 每个分组报告只有20分钟时间,只够报告人大致讲清自己的方法、思路和结论,一些太细致的步骤却是不能详尽阐述了。 很快郑遨讲完,众人一片掌声。 辛中永环目四顾:“大家有什么要问的吗?” 会场内静谧如无人区。 仿佛刚才是开了一个团结胜利的大会,而不是一个学术报告会。 辛中永最后看向徐生洲:“小徐,你有什么意见?” 徐生洲笑道:“我是来学习的。” 拜托!你们自己人搞统战,团结得好像钢板一块,却让我这个外人来当鲶鱼,搅动一池死水。像话吗? 辛中永却不肯罢休:“不烦姑妄言之。” 徐生洲再次婉拒:“谢谢,真的言不了!” 辛中永直接用上激将法:“这可不是你‘徐一问’的风格!” 哟?! 既然你提到我“徐一问”的匪号,我再不问个问题,是不是显得不礼貌? 无非就是拿1000积分点兑换一篇初级学术论文的事儿! 在这么个公开场合登坛作法,收割的积分可不止1000点,里外里不亏。 徐生洲清了清嗓子:“既然辛院士如此盛情,不耻下问,那我就抛砖引玉,问个很粗浅的问题,郑教授在研究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利用特征分量?” 郑遨如临大敌:“特征分量?什么意思?” 徐生洲觉得嘴上说不清楚,干脆走过去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起来:“你看,如果我们利用特征分量,结合双特征向量、局部边极大化、局部度序列优超等一系列工具,完全可以刻画出禁用Ks,t-minor结构的图中具有最大谱半径的唯一极值图,从而将Ks,t-minor谱turán型问题完全解决。” 在徐生洲书写过程中,郑遨简直比于大爷更像职业捧哏: “哎呦,这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 “嚯!这一招真漂亮嘿!” “咦?还能这么着?” “哟呵,这就出来了?!” 即便删繁就简,也花费徐生洲十多分钟时间,才大致勾勒出整个脉络,但这已足以让郑遨目瞪口呆。要知道这可是国际学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自己也研究了好几个年头,一直没有头绪,没想到徐生洲随手就给出了答案:“徐老师以前研究过这个问题?” “没有啊!我主要是研究代数几何的,对组合数学,尤其是图论很少触及。” “那您这是?” “噢,就是听了郑老师您的报告,突然间冒出的想法。还请郑老师指正!” 郑遨完全没听到后半句话,他的脑海里一直山崩地裂般振荡着“很少触及”“突然间”“冒出的想法”等字句。他忍不住问自己:原来我的努力和研究,不过是别人一根烟、一杯茶的功夫。那我的努力,意义何在?我的研究,意义又何在? 徐生洲有些抱歉地放下笔:“不好意思,耽误了大家宝贵的时间。” 辛中永道:“这哪是耽误?分明就是最有价值的学术讨论!学术会议的意义也正在此。难道开会就是吃吃饭、睡睡觉、鼓鼓掌、拍拍照吗?希望小徐你继续保持下去。好,下一位轮到谁报告?” “我!” 一位三十出头的青椒从人群中站起身,仔细听,能够分辨出他声音的丝丝颤栗。从座位到讲台短短几步路,愣是被他走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他朝在座众人深鞠一躬: “我是冀省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张文海,我报告的题目是《信息不等式的一些研究进展》,请辛院士、徐神,还有各位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很多人都注意到,张文海特意把徐生洲摘出来,与辛中永院士并列,其用意不言自明。 徐生洲当然不会辜负他的好意。 更不会辜负“徐一问”的江湖诨号。 嗯,那就用心地提一个问题。 按照会议议程,当天的分会场报告是下午5:20结束,很多分会场开出了团结、开出了友谊,甚至提前半个小时就顺利结束,唯独“组合与计算机数学”分会场拖到6:30才散会。好些个人走出会场都是面如死灰,生无可恋。 连辛中永看着道心崩坏的众人,也忍不住五分感慨、五分佩服对身边人说道: “果然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徐一问’名不虚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