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116章 带上粮食再回家 (第2/2页)
缝制冬衣。 到十月岁首,这一批冬衣被缝制完成,吕雉又是发动中尉属衙的兵卒亲自上门,护送着这些个女眷前往郑国渠,将冬衣交到自家兄弟、子侄、郎君手中。 但人算,终比不过天算······ 原本被皇后吕雉赐下,打算用来给这些民壮避寒的冬衣,由于其‘过于崭新’的罪名,又被这些淳朴的农民子弟软磨硬泡着,让家中女眷给带了回去! 至于刘盈分发下去作为口粮的粮食,就刘盈所知,也并没有被这些民壮全部吃入肚中。 ——前些时日,负责看管粮食的吕释之还来禀告,说是有青壮把分发下去的粮食藏起来了一部分,问刘盈是否要减少口粮的发配量! 如果刘盈没猜错的话,这种‘吃一半留一半,留下的粮食带回家’的情况,恐怕也并非是个例······ “唉······” “都是苦命人呐······” 暗自发出一声哀叹,刘盈面容之上,也是涌上了一抹真挚、温暖的笑容。 对于这些淳朴、善良,又显得有些憨厚可爱的百姓,即便是作为太子的刘盈,也很难涌出什么恶意······ “往数月,辛劳诸位忠臣义士!” 没有辞藻堆砌,也没有什么华丽的修辞手法。 只一声‘辛劳’,便足以道明刘盈心中最诚挚、最衷心的感激。 听闻这一声高号,城墙外眯着眼的渭北民壮,也不由次序睁开双眼。 待看见城墙之上,刘盈那道孑然而立的瘦弱身影时,几万张面庞之上,无一不涌现出一抹亲和的笑容。 “民等,见过太子殿下~” 一声悠长而又厚重的唱喏,竟惹得莲勺城外的枯木之上,一只只寒鸦惊而飞走。 而在城外的空地之上,那数万渭北民壮却并未跪地叩首,而是稍抬起交叉藏于衣袖之内的双手,对屹立墙头的刘盈沉沉一拱手。 倒是城墙之内,围聚在远处瞧热闹的莲勺当地百姓,次序跪倒在了冰冷的泥地之上,对城墙上的刘盈跪地叩首,以行叩拜之礼。 如果是几个月前,得知自己面前的是太子储君,那无论是墙外的民壮,亦或是城墙内的莲勺百姓,都免不得要跪地叩首。 但在过往这两个多月,在郑国渠南岸与太子刘盈时不时打照面,甚至偶尔瞧见刘盈亲自下渠,挥锄挖土片刻功夫之后,对于城墙外的渭北民壮而言,太子,已经不再是一个神秘、神圣的个体了。 抛开礼制、尊卑不说,在此时的渭北民壮心中,太子刘盈,更像是一个手脚稍有些笨拙,身子略有些虚弱,但待人又十分和善,与人万分宽和的晚辈子侄。 感受到这股若有似无,又不太好言说,只可意会的亲近之意,刘盈只觉心下一暖。 “这两个月,算是没白干呐······” 暗自腹语一声,刘盈便笑着上前,对城外的渭北民壮稍一拱手。 “今关中初雪,万里冰封,幸又郑国渠整修事毕。” “如此,诸位忠臣义士,也当各自归家,于家中亲长、妻儿相聚。” “孤,且在此谢过诸位忠臣义士,往数月自发而来,助修郑国渠之功!” 说着,刘盈不忘郑重其事的整理一番衣冠,旋即朝城墙外的渭北民壮沉沉一拱手。 见刘盈如此作态,城外由渭北民壮组成的人群不由稍一慌,旋即争相拱手含腰。 “殿下言重。” “郑国渠,那是给俺们农户用的,殿下替俺们农户修,已然是大恩大德。” “俺们谢殿下还来不及,怎还敢受殿下拜谢?” 听着这一声声极尽朴实,又满含真情实意的话语,刘盈面上暖意不由更甚。 就见刘盈‘从善如流’的直起身,面上满是笑意的上前,将手扶上墙垛。 “临行之时,孤仍有二事,欲言于诸位忠臣义士。” 听闻刘盈此言,城墙外的人群从靠近城墙的位置开始,如人浪般次序安静了下来。 见此,刘盈也不由稍正了正面容。 “郑国渠之塞阻,乃往多年不行修缮之积弊。” “今孤得父皇之令,又朝堂诸公,及诸位忠臣义士不吝相助,方使郑国渠之塞阻稍疏。” “然若勿行修缮,待数岁,郑国渠,恐又当为泥沙虽淤阻;朝堂便当征劳于关中,再修郑国渠。” 稍解释一番,刘盈便将话头一转。 “为使郑国渠不再塞阻,少府已献一良策;用此良策,可保郑国渠数十年不再阻塞!” “若欲以此策用之于郑国渠,便需以柳木编制得席,包之以碎石,铺于郑国渠之上游。” 说着,刘盈便稍敛面上严肃,重新带上了先前那抹和善的温笑。 “孤欲求诸位者,其一,乃今岁冬,当有少府官奴运柳枝登门,需得诸位编其为席。” “其二,便乃开春,恐需诸位携自编之柳席至三原,尽全少府所献之良策!” 言罢,刘盈不由又是沉沉一拱手,才面带温和的补充道:“此二者,并非政令。” “诸位忠臣义士若不愿,孤自不强求。” “然若愿······” 说到这里,刘盈稍卖个关子,装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侧过身,望向身旁的吕释之。 片刻之后,刘盈才有轻笑着正过身,望向城墙之外的渭北民壮。 “前些时日,建成侯曾言:自来之民壮,或有得口粮而不尽食,藏其半之举。” “若孤所料无措,诸位此举,乃家中粮米有缺,欲稍留粮米,带回家中,以供家中妻儿、亲长食用?” 见城外人群当中,不时有几个缓缓点下的头颅,刘盈终又是一笑,摆出了自己的筹码。 “编柳为席,明岁开春携柳席往三原,助修郑国渠一事,孤不强求。” “然若诸位有意助孤,待片刻之后,可于城门处留下名讳。” “凡愿助孤者,皆赐粮半石!” “留下名讳,得此半石粮米,诸位,便可各自归家,同家中亲长、妻小相聚。” 言罢,刘盈又是笑着一拱手,旋即在吕释之满是匪夷所思的目光注视下,信誓旦旦的走下城墙。 片刻之后,刘盈的声音,便出现在了城门处,一方摆有刀笔、竹简的齐膝矮案之策。 而先前,吕释之所说的‘余二万余石’的粮米,也不知何时,已被搬到了莲勺县城北城门两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