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_第五百零八章:暗流涌现,朝堂争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零八章:暗流涌现,朝堂争执 (第2/2页)

步外的户部左侍郎王祖明。

    “依王爱卿之见。”

    “此番白莲教祸乱之害。”

    “朝廷当如何应对方为最优?”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问道。

    “回陛下问。”

    “以臣之拙见。”

    “白莲教现如今虽已然自汝南郡境内聚拢起多达数十万之巨的叛军。”

    “并于短短两三日间便接连攻破汝南郡西平、定颖、吴房、汝阳等十余座城池。”

    “看似声势浩大且来势汹汹。”

    “但实则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朝廷只需调集万余精兵与汝南郡守里应外合。”

    “便可轻而易举地击溃聚拢于汝南郡境内的数十万白莲教叛军。”

    “待彻底铲除聚拢于汝南郡境内的白莲教贼子后。”

    “朝廷自可就地征调被俘的白莲教叛军。”

    “驱使一众被俘的白莲教叛军行清理黄河水道并加固黄河堤坝之举!”

    户部左侍郎王祖明闻言当即再度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礼。

    随即满脸严肃之色地缓缓开口说道。

    闻及此言。

    满是威仪地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的正德帝眉头微不可查地轻皱一瞬。

    眼角余光更是不经意间地再度自太子许雍身上一掠而过。

    于正德帝而言。

    今日朝廷之上有关于白莲教祸乱之事。

    最好的结果便莫过于没有结果。

    然而以现如今的朝堂形势而言。

    正德帝这一期望显然是要彻底落空了。

    但好在。

    无论今日满堂文武就白莲教祸乱之事商议出何等良计。

    其自筹备至具体施行之间皆需要大量的时间。

    而现如今的正德帝最不缺的便是所谓的时间。

    早在两日前正德帝便已然收到司礼监提督太监温鉴已然行至汝南郡境内的消息。

    现如今只待一场大雨的到来。

    困扰朝廷百余年之久的白莲教祸乱之害。

    便会随着滚滚黄河水而彻底成为过眼云烟。

    连带着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的一切不稳定因素。

    亦会随着滚滚黄河水的倾泻而下从而彻底成为过眼云烟。

    思及至此。

    满是威仪地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的正德帝目光深处亦是不由得浮现些许波动。

    然而。

    就在正德帝略作定神,正欲开口说些什么之际。

    下方文官队列中忽然相继走出数道身着绯红色官袍的身影。

    “启禀陛下,臣附议。”

    “启禀陛下,臣附议。”

    “启禀陛下,臣附议。”

    数道身着绯红色官袍的身影相继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

    随即行至户部左侍郎王祖明身后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附议道。

    “启禀陛下,臣亦附议。”

    “启禀陛下,臣亦附议。”

    “启禀陛下,臣亦附议。”

    随着数道身着绯红色官袍的身影相继自文官队列中大步出列附议。

    越来越多的文武朝臣亦紧随其后相继出列面朝正德帝行礼朗声附议道。

    不多时。

    道道此起彼伏的附议之声便已然响彻于太极殿内的每一处角落之间。

    细细望去。

    满堂文武朝臣中至少有着近半数之多此时已然出列附议。

    见此情形。

    正德帝心中虽早已有所预料。

    但眉头仍是不可避免地微皱一瞬。

    百余息后。

    待满堂文武朝臣中再无人出列附议后。

    正德帝目光略显深邃地缓缓扫过下方一众出列附议的文武朝臣。

    随即方才再度望向立身于御案下方五步外的户部左侍郎王祖明。

    “王爱卿方才所言倒也不失为一良策。”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面无表情地出言夸赞道。

    话音落罢。

    正德帝再度缓缓扫视下方一众垂手而立的文武朝臣一周。

    “不知何人愿请缨平叛?”

    正德帝缓缓扫视一周后,随即再度面无表情地开口问道。

    “启禀陛下。”

    “末将愿请缨平叛!”

    “启禀陛下!”

    “末将愿请缨平叛!”

    “启禀陛下!”

    “末将亦愿请缨平叛!”

    正德帝话音方才落罢。

    顷刻间便有数名武将大步出列主动请缨平叛。

    见此情形。

    正德帝不由得细细大量那数名大步出列主动请缨平叛的武将一番。

    最终自数名大步出列主动请缨平叛的武将中点出已然年过知天命之年。

    但平生行军打仗最为稳扎稳打的五军都督府后军左都督严周远。

    并将其拜为平贼将军,领兵万五千人。

    只待兵部为其备足此番平叛所需的粮草、辎重以及部分战马等物后。

    便可择日率军奔赴汝南郡平叛。

    至于兵部何时方能为其备足此番平叛所需的粮草、辎重以及部分战马等物。

    那便是兵部尚书需为之cao心之事了。

    现如今受限于国库空虚等种种缘故。

    先前被拜为安西大将军的五军都督府中军右都督彭剑锋。

    以及被拜为镇北将军的原五军都督府前军左都督楚兴勇。

    此时亦只不过自兵部领取到此番出征所需诸多粮草、辎重、战马的三成而已。

    待轮到平贼将军自兵部领取此番出征所需的诸多粮草、辎重以及战马等物时。

    恐颍川、汝南、东郡、济阴等中原数郡境内极有可能爆发的黄河水患之危。

    以及白莲教自汝南郡境内聚拢起来的数十万叛军早已彻彻底底地成了过眼云烟。

    皇宫腹地。

    太极宫太极殿内。

    随着正德帝一锤定音点出已然年过知天命之年的五军都督府后军左都督严周远。

    并将其拜为平贼将军领兵一万五千人择日启程奔赴汝南郡平叛后。

    原本纷纷出列附议的一众文武朝臣以及主动出列请缨平叛的数位武将。

    值得再度默默回归原位,静待正德帝的下一道旨意。

    待一众出列附议的文武朝臣以及主动出列请缨平叛的数位武将。

    连同户部左侍郎王祖明、工部右侍郎陈忠泽二人皆再度重归原位后。

    正德帝遂自文官队列以及司礼监数位随堂太监中各自点出一人。

    随后命此二人任此番平叛监军一职。

    白莲教祸乱之害。

    至此便已定下最终章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