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章:捷报再抵,满堂寂静 (第2/2页)
发生的一切皆持冷眼旁观状的太子许雍。 在骤然听闻许奕自率军出征漠北后。 曾先后数次于漠北战场之上取得大捷这一堪称石破天惊的消息后。 纵使许雍再如何用力遮掩自身神色。 其面上亦是不受控制地浮现一抹阴沉之色。 ...... ...... 皇宫腹地。 太极宫太极殿内。 正德帝满是威仪地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 面无表情地望着下方满是哗然之色的满堂文武朝臣。 足足过了百余息之久。 正德帝方才微微侧目望向手持净鞭始终立身于不远处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 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见状瞬间心领神会地再度紧握怀中净鞭。 随即高高扬起手中净鞭不徐不疾地朝着地面之上挥去。 伴随着一道清脆且刺耳的净鞭声再度响彻于太极殿内。 太极殿内近乎无处不在的哗然之声方才再度消散一空。 待偌大的太极殿再度陷入一种落针可闻般的死寂之后。 正德帝面无表情地自上首龙椅之上缓缓站起身来。 随即目光略显凌厉地望向下方神色各异的满堂文武朝臣。 “自我朝与匈奴重启战端以来!” “我朝将士虽屡屡奋勇厮杀在前!” “但所取得的战果却总是差强人意!” “身为我朝司马大将军的李广利!” “出身于将门世家的征北将军李凌!” “以及我朝戍边藩王麾下的数名大将!” “如俞亚夫!林贺云!公羊路!庄三喜等!”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我朝赫赫有名的大将?!” “这些人哪一个不是驰骋沙场十余年之久?!” “然而!” “结果呢?!” “我朝足足六万精兵锐卒!足足六万精兵锐卒啊!” “竟屡屡败于匈奴左右谷蠡王所率的区区三四万兵马手中!” “后来更是被匈奴左右谷蠡王所率兵马围困于漠北鸣狐山!” “且这一围困便是足足半年之久!足!足!半!年!之!久!啊!” 正德帝立身于上首龙椅之前,满是痛心疾首地沉声大斥道。 言及大军被困鸣狐山长达半年之久时正德帝更是近乎于一字一句! 话音落罢。 偌大的太极殿内除正德帝绕梁不熄的大斥余音外便再无其他声响。 原本无不满眼期待之色地望向正德帝。 希冀着能够自正德帝口中得知燕王奕漠北大捷一事具体详情的满堂文武朝臣。 此时则无不纷纷收回望向正德帝的目光,随后更是无不微微俯身正立且垂首望地。 见此情形。 正德帝目光深处的怒意非但未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反而随着满堂文武无不纷纷俯身垂首望地这一举动而愈发浓郁。 “为解我朝将士被困漠北鸣狐山之危!” “朝廷不得不再度征调大量粮草!辎重!以及徭役!” “随后更是拜大散关老将夏侯栋为讨贼将军!” “着其亲率大散关万两千精锐铁骑!以及边关三万精兵锐卒驰援漠北!” “然而!” “结果呢!” “万两千大散关精锐铁骑!三万边关精兵锐卒!十万凉、并、幽、冀四州民夫!” “方一行至漠北鸣狐山方圆百里范围内便逢大败!损兵折将无算!” “后来更是与李光利、李凌、俞亚夫等人一同被困于漠北草原之上寸步难行!” “这便是我朝久负盛名的大将?!名将?!” “这便是我朝自诩为精兵强将的精锐军伍?!” “此等丢人现眼的战果!” “又有何颜面自称大将!名将!” “又有何颜面自诩为精锐军伍!” “此等丢人现眼的战果!” “置我天朝上国的颜面于何存?!” 正德帝双目圆睁满脸怒容地望着下方近乎无不微微俯身垂首望地的满堂文武朝臣。 似是欲将挤压于心头已然许久许久的怒意借此通通发泄一空般。 话音落罢。 偌大的太极殿内除正德帝满是大怒的绕梁余音以及些许粗重的喘息声外。 便再无其他一丝一毫的声响。 不多时。 正德帝满是大怒的绕梁余音以及些许粗重的喘息声渐渐消散殆尽。 偌大的太极殿亦因此而再度陷入一种落针可闻般的nongnong死寂之中。 落针可闻般的nongnong死寂足足持续了一刻多钟之久。 正德帝方才再度缓缓落座于上首龙椅之上。 随即再度望向下方无不微微俯身垂首望地的满堂文武朝臣。 “朕很庆幸!” “庆幸我朝还有燕王奕这么一位敢于亲自披挂迎敌的戍边藩王!” “更庆幸于燕王奕始终未曾辜负朕以及朝廷对其所寄予的厚望!” “自率军出征漠北以来!”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 “燕王奕先是率军相继覆灭了数个隶属于匈奴尸逐王麾下的中大型部落!” “后又不断地诱敌深入!直至将尸逐王及其所率大军引至一处名为野狐岭的丘陵地带。” “随后更是利用野狐岭有利地形!悍然朝着匈奴尸逐王所率大军发起反攻!” “最终凭借着野狐岭的有利地形!全歼匈奴尸逐王所率万五千余精锐兵马!” “并生擒了身为匈奴二十四长之一的尸逐王哈曼!” “此战燕王奕虽身中数箭!其麾下众将士虽同样损失惨重!” “但燕王奕及其麾下众将士自始至终皆未曾后退哪怕半步!” “此战!” “燕王奕!及其麾下众将士!” “大挽我天朝上国将失之颜面!” “大展我天朝上国无上之雄风!” “此等辉煌战果!” “当即刻传阅整个天下!” “以震我朝被困将士之军心士气!” “以慑四方宵小之辈之狼子野心!” “燕王奕及其麾下众将士立下此等大功!” “朝廷亦不可寒了功臣之心!自当大赏!特赏!重赏才是!”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不徐不疾地沉声开口说道。 随着正德帝近乎于一锤定音的话语渐渐消散于太极殿内。 燕王奕大捷一事亦随着绕梁余音的消散而渐渐定下最终基调。 有着正德帝近乎大怒而斥的一番言论在前。 满堂文武朝臣心中纵使对此事有着万千想法。 亦绝不敢于此时轻易地去触动正德帝的眉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