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八章:捷报再抵,阴云密布 (第1/2页)
【已修改。】 子时近半。 华灯渐消弭,夜色彻深邃。 长安城崇化坊陈府松竹院书房内。 陈忠泽见礼过后遂缓缓直起身来。 随即面色渐显凝重之色地望向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 “父亲。” “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携漠北捷报已然于今夜戌时前后自芳林门抵京。” “且方一抵京便由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亲自带人护送至宫城承天门外。” 陈忠泽略作定神,随即不自觉地便已然压低声音沉声开口说道。 闻及此言。 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以及立身于陈忠泽身后一侧的陈子元。 爷孙二人神情间皆是不由得微微一愣。 “父亲。” “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数日之前便已然携漠北捷报自芳林门抵京。” 陈子元回过神来后不由得轻轻扯了扯陈忠泽衣角,随即低声开口提醒道。 闻及此言。 陈忠泽不由得回首望了一眼微微俯首立身于身后一侧的陈子元。 随即缓缓抬手揉了揉因醉酒而略有些许发昏且思绪混沌的脑袋。 待因醉酒而略有些许发昏且思绪混沌的脑袋渐渐恢复些许清明之后。 陈忠泽面色渐显凝重之色地再度望向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 随即再度面朝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礼。 “方才是儿未曾言说明白,还请父亲见谅则个。” 陈忠泽略作定神,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说道。 话音落罢。 陈忠泽缓缓直起身来,默默回首望了一眼窗外漆黑一片的nongnong夜色后。 随即面色尽显凝重之色地再度望向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 “今夜亥时前后。” “就在曹尚书府邸寿宴喜庆正浓之际。” “曹府长公子多次相邀但却皆以公务在身为由婉言相拒的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忽然携礼而至。” “席间多次推杯换盏过后。” “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这才借着酒意道出先前多次婉言相拒的根本原由。” “早在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携漠北捷报自芳林门抵京的当天夜里。” “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便再度接到由司礼监宦官传来的口谕。” “陛下口谕言过些时日将会有燕王殿下所遣信使再度抵临京师。” “令其务必时时刻刻好生巡视芳林门。” “若燕王殿下所遣信使再度自芳林门入京。” “则务必第一时间将其护送至宫城承天门。” 陈忠泽略作定神,随即压低声音不徐不疾地沉声开口说道。 闻及此言。 端坐于上首太师椅之上的陈老太爷以及立身于陈忠泽身后一侧的陈子元。 爷孙二人无不神情骤然一变。 “你方才言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携漠北捷报已然于今夜戌时前后自芳林门抵京?” 陈老太爷缓缓自上首太师椅之上站起身来。 随即面色尽显严肃之色地望向陈忠泽再度沉声确认道。 “回父亲问。” “据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所言。” “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携漠北捷报于今夜戌时前后自芳林门抵京。” “随后更是由其亲率数十名芳林门甲士亲自护送至宫城承天门。” 陈忠泽闻言再度面朝已然自上首太师椅之上站起身来的陈老太爷再度俯身拱手行之一礼。 随即面色尽显凝重之色地沉声开口回答道。 闻及此言。 陈老太爷不由得身躯微微一顿。 随即视线缓缓越过立身于身前不远处的陈忠泽、陈子元父子二人。 再度望向窗外漆黑一片的nongnong夜色。 且这一望,便是足足近一刻钟之久。 陈忠泽、陈子元父子二人心中虽有千万言语欲言。 但见此一幕后亦只得默默地立身于原地静待陈老太爷回过神来。 近一刻钟后。 陈老太爷缓缓收回望向窗外漆黑一片nongnong夜色的目光。 随即面色尽显严肃之色地再度望向立身于身前不远处的陈忠泽。 “你方才言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携漠北捷报于今夜戌时前后自芳林门抵京?” 陈老太爷略作定神,随即再一次沉声开口出言相询道。 “回父亲问。” “据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所言。” “燕王殿下所遣信使行至芳林门时。” “曾自称其乃奉燕王殿下之命,携漠北捷报奏章八百里加急而至。” 陈忠泽闻言不由得微微一顿,随即不徐不疾地再度开口回答道。 “那芳林门守备校尉可曾言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所携漠北捷报是何捷报?” 陈老太爷闻言不由得沉吟数息,随即再度沉声开口追问道。 “回父亲问。” “据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所言。” “其亲率数十芳林门甲士护送燕王殿下所遣信使前往宫城承天门的途中。” “曾与燕王殿下所遣信使闲聊过一二。” “闲聊中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亦曾询问过此番漠北捷报之事。” “然而。” “燕王殿下所遣信使闻言后只言此番漠北大捷所取得的战果远胜以往数次漠北大捷所取战果。” “除此之外。” “任凭芳林门守备校尉陆泽广再如何追问。” “燕王殿下所遣信使亦不再透露丝毫详情。” 陈忠泽闻言不由得微微一顿,随即面色尽显凝重之色地开口问道。 ‘此番漠北大捷所取得的战果远胜以往数次漠北大捷所取战果。’ 陈老太爷闻言不由得瞬间低垂了眼睑,口中更是不断地低声喃喃道。 足足过了近一刻钟之久。 陈老太爷方才再度抬起眼睑。 随即满脸凝重之色地望向立身于身前不远处的陈忠泽。 “若是真如燕王殿下所遣信使所言那般。” “燕王殿下此番自漠北取得的战果远胜以往数次漠北大捷所取得的战果。” “那么明日朝会之上必然会有人再度谏言陛下为燕王殿下赐珠。” “无论满堂文武朝臣为此事争执的再如何厉害。” “无论满堂文武朝臣中有多少人附议赐珠之言。” “你皆需按兵不动,万万莫要随流行附议之举。” 陈老太爷略作定神,随即格外严肃地沉声开口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