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八章 分兵谋取 (第1/2页)
朝鲜国内形势复杂,各地观望,但是金江军一直有统一的计划。 五千草原骑士,两千新合军,主帅为参将李伯升。 先锋大将刘通,沙布丁,中军大将也勿都,速亥兀,偏师大将章毅。 七千蛮丁的计划,只抵达了五千人,还是各方努力的结果,没有怠慢,实在是时间太紧。 带领这支军队的主帅是主将罗科,副将阿敦。 镇江一万军,总兵武震孟,参将李胜虎,李道信,营总汤平,廖荣,赵胜,江万化。 合计两万军。 刘兴祚带领原镇江,一千新合军留守镇江,其余各部,在武震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开拔。 目标。 咸镜道。 朝鲜的国土,主山脉是太白山脉,而咸镜道是属于长白山脉,太白山脉和长白山脉接壤的地方。 有一片狭长的丘陵平原地区。 按照地形论,两地要么共荣,要么分治,在明朝以前,北边一直是中国的国土。 趁着明灭元之际,朝鲜北上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侵占了长白山脉部分地区,设立了咸镜道。 奴儿干司和咸镜道,违背了地利功守势的常识,竟然分为了两地。 因为朱棣的主要精力,放在远征草原,顾不上辽东和奴儿干司的南疆。 不然以占据奴儿干司的高地,可以较为轻易的收复咸镜道。 咸镜道各地,正在观望全罗道叛军和京畿道朝鲜军双方之间的形势。 对于李适突袭熙川,扼守住咸镜道进入平安道的要地,并没有做出应对措施。 作为朝鲜传统势力最小,人口最少的咸镜道,可见他们的心理想法,谁赢了就帮谁。 目前来看,李适的赢面占据了上风。 李适立兴安君李瑅为国主,引发了各地的不满,都是咸镜道无所谓。 谁当国主都不影响他们这里,也可以说,咸镜道目前在朝鲜的眼中,是一块贫瘠的山区。 无论人口还是土地,都没有引起朝鲜勋臣的重视,也没有资格插手汉城的归属。 坐山观虎斗,真实的反映了他们的想法,直到金江军的的到来。 沿着鸭绿江抵达寛旬一带,进入了奴儿干司,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汇聚处,进入了三水府境内。 两万金江军,以入朝平叛的理由,要求三水府城开门,迎天兵入城。 三水府城的都护府使郑达源,一头雾水,摸不清头脑,真以为对方是入朝平叛的。 毕竟。 金江镇和朝鲜国主关系非同寻常,双方长达近十年的结盟,让郑大源虽然有些疑惑,还是大开城门。 “为了防备有叛军的jianian细,城池由我们接管。” 大军入城后。 随军行动的官员,负责人李成贤,笑眯眯的告诉了郑大源。 还没等郑大源反应,都护府的官吏们,就被金江军清缴,关押了起来。 随后接管卫所军,让朝鲜卫所军放下武器,由金江军整编。 李成贤带领了一百余名官吏,在衙门清点名册,不放过一本书籍。 按名册点名,一个官吏也没有漏过。 半日的功夫。 三水府内外无论文武,皆落入了金江军之手,李成贤则下达公文,宽慰城中百姓。 “金江军响应朝鲜国主号召,入朝平叛,只清查jianian细,不扰一民。 各民勿要慌乱,一切照旧,只要遵守法纪,听从指挥,如有遇到金江军军士侵扰,定然主持公道。” 到了这番地步。 郑大源等人,终于醒悟了,金江军绝对不是普通的入朝平乱,人心慌慌。 李成贤亲自接见每一名朝鲜官员。 他当年接收朝鲜各岛,负责济州岛之事,熟知朝鲜风俗,懂得朝鲜话。 对于能说汉话的朝鲜官员,待遇高人一等,对于不能说汉话的官员,李成贤则用朝鲜话交流。 在他的安抚下,官员们安静了下来。 事已至此,他们只能接受,但是郑大源还是忍不住询问,“金江镇的目的是什么?” 郑大源一口流利的汉话。 其实不会说汉话的朝鲜官员,很多人也会写会认。 “入朝平叛,郑府试勿慌。” 李成贤笑道。 营总汤平带领一千兵,负责守卫三水,拱卫金江镇和咸镜道的第一关,拱卫粮道的安全。 文官郑雒,负责三水城的管理,拉拢府中的朝鲜大户,协助三水城的稳定。 两千地方军,将领被派走,人心慌慌的情况下,被金江军整编,谁也不敢抗拒。 大营中。 东征元帅武震孟点将。 李伯升,李胜虎,李道信,刘通,汤平,廖荣,赵胜,江万化,章毅,罗科,阿敦,沙布丁,也勿都,速亥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