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2 抛开事实不谈,汉王就没责任?!雨呢?汉王爷? (第2/2页)
可以改进那般的改进……” 朱高煦的语气着实是把众人给噎住了。 什么?!汉王爷可还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粮食怎么改进?!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何况,枪炮是什么东西?!没听过啊?! 枪是否可以理解为火铳,炮呢?!是红衣大炮吗?! “恕臣下无礼,汉王实在不合适监国大位。” 金忠对汉王失望透顶,如若汉王真能做出那番惊天动地的壮举,他金忠必然是唯首是瞻。 只是,你汉王在这里期许就不合适了,米粮怎么改进?!吃进人肚子里就没了的东西…… “臣,附议。” “还请陛下为了天下百姓,革职汉王。” “……” “诸位,本王并非说是米粮可以成为那种吃了便不会饥饿,而是繁衍更多的米粮,加持马公带回来的粮食,足够支持我大明。” 朱高煦满是笃定的说,且迎面向文皇帝,“父皇,如若儿臣做到,还请父皇允诺孩儿的条件。” 这个藩他是就定了,他说的。 文皇帝略感错愕,莫说是汉王有条件,如若汉王真让天下百姓都吃得起饭食,他文皇帝就立朱高煦为太子。 此事,千古以来,因为饥荒饿死多少人?! 归根结底,大明之所以会形成,也是因为了明太祖所为,才会建立起大明王朝的。 如今,汉王可以做到?! 没问题,不就是皇位吗?!他文皇帝是为了天下择取皇帝的,并非是因为什么嫡长子。 换言而知,文皇帝如若遵循此条例,也便是不会靖难遗孤了,他便是因为酷似明太祖的品性,才自诩为天。 而后竟然发现,明太祖竟然把大位转交到了建文身上,这让文皇帝很是费解。 难道,只是因为嫡长子?! 那么,文皇帝便是自诩为马皇后的孩子,如此上位才能减少非议,由此可见,此法也是显著,效果更是显而易见。 靖难遗孤成功后,文皇帝始终没有遗忘明太祖的使命,光复大明,让大明在自己手里展现应有的姿态。 建文算什么?! 如今,自家老二竟然说,可以让天下百姓都可以食rou糜,这怎能让人不惊叹,只是,惊叹之余,文皇帝冷却了下来了。 没有实现的理论被称作什么?!梦想。 华而不实。 能实现吗?! 如若汉王真的实现了,那文皇帝才应该惊叹,而并非是因为汉王所说的噱头而感到惊叹。 “胆敢向朕讨价,真有你的汉王,”文皇帝从皇位上站起,凝眸向朱高煦,自家老二多少斤两他太清楚了。 “战场上便有将士口述汉王,不避斧钺。” “如今朝堂更是如此,那朕便等着看……若是你汉王没有未能做到,就去帮朕镇守边疆吧。” 文皇帝说到做到,威胁的对着朱高煦下令。 金忠脸色不善,这就给朱高煦涵盖过去了?!汉王,还真是有手段。 汉王势力眼见赢面更大了,如今也是一个个热血沸腾,说到底,汉王手握兵权赢面本身就大,如果再有文皇帝的支持,那胜利就属于汉王。 金忠也是被逼无奈,只好是甩开膀子来死磕了,今日不胜则败,胜,太子复位,败,则无他金忠。 “王爷,那河南山东如何是好?!此乃天命…… 世人皆知礼义廉耻,守孝本分,陛下,需知皇家更应如此……嫡子为太子,何况,太子已然定格,怎可礼废? 陛下,也正是如此烦乱,才使得河南山东突生变故,如若不更改,必定受困于身,日后,天下是否会发生什么变故都尚未可知。” 金忠死谏,也是此言一出,才让满朝文武静默了下来,金忠如此作为可谓是要死磕汉王,这不像是金忠的风格。 莫非,金忠以为汉王会掌权?! 如此一来的话,自然是让人无话可说,金忠说到底是效命于太子一脉的人,毕竟兔子逼急了还会咬人呢。 “虽然不免荒诞,不过,此话有理。” “此事待议,司天监都声称异象横空,怕是不免有危患啊,必是汉王监国导致河南山东的。” “不错,自古以来,皇家牵扯到天下气运,如若皇家气运骤变,很难不引起霍乱的。” “上天降罪,这可如何是好?!” “……” 正当所有人都在热议时,杨荣站了出来,坦然的正色众人,先是捧着笏板谦恭的朝着文皇帝拜了拜,“先前汉王奏折批阅,人工降雨,臣下以为,倒不如解铃还须系铃人。 王爷既然如此笃定,那倒不如交由王爷来料理。 相信,如果是王爷的话,必然是可以处理的吧?!” 杨荣口腹蜜剑,说了如此荒诞的话,满朝文武皆是迷惘。 人工降雨?!那是什么?甚至都不如道士求雨来的好。 何况,现如今,大明虽然也是信道,只不过能求来雨的道士如果真有的话,那只怕是道衍了吧! 淇国公面色不佳,“怎可咄咄逼人?!杨大人,我等武将不信这魑魅魍魉,只相信手里的刀,杨大人,什么求雨…… 或许是你曲解了汉王的意思了,何况,这是一件事情,如果汉王能保证百姓都不再饱受饥饿,那便是天下的风调雨顺。 如此一来,又管什么天怒人怨这等荒诞之事?” 邱福言之有理,只是,他面对的却是文臣,还是文渊阁等人,势单力薄。 杨荣轻的笑了下,“淇国公此言差矣,是区分的,这是两件事情,百姓和天怒人怨就好似是分割的一样,一个是天,一个是地,缺一不可,却也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虽是不清楚汉王如何调整天下的百姓饭食,只是,杨荣却也清楚,这不降雨是眼下之危患,如若不料理,那便是饿殍遍野。 现在死去的百姓,日后还说什么不再饱受饥饿,未免荒诞了……” “臣,附议。” 金忠斩钉截铁的口吻也是毅然决然,“大明要为天下百姓立命,而并非牵挂于莫须有的口谕之上,汉王,您说呢?!” 朱高煦愣了下。 我说呢!?我说行……你金忠有能耐让陛下放我去就藩,我汉王不仅对你感激不尽,给你金忠送份谢礼都成,问题是文皇帝眼下身边用人之际,这算是把他给薅住了,朱高煦也想脱身,只是,效果不佳呐。 朱高煦以为,既然说不通,那便不说了…… 直接让文皇帝答应自己的条件就是。 也不说什么去寻找建文帝的话,见鬼,建文帝连寻找了十几年的郑和与胡濙都找不到,你指望我汉王去找?! 人海茫茫,明朝又不放帖,去哪里找? 真就去完成无法完成的事? 言归正传,此刻朱高煦也是心知肚明文皇帝意思……这一切的筹备,就当做是为了大明做的最后奉献吧。 只是奏折他真的批阅不了。 朱高煦气定神闲的朝前走了两步,背对着满朝文物,胸有成竹的挽起蟒袖,“父皇,人工降雨,儿臣自是有办法的…… 金忠大人所说的不假,解铃还须系铃人。 本王就为河南山东降雨,倾盆大雨。” 此言一出,满朝文物哗然,转而皆是哄堂大笑。 “你汉王若求得雨,我替河南山东百姓谢谢你。” “河南山东是为星象灾祸,我司天监看的是清楚,下不来雨的,甚至,不出几日,河南山东必定会深陷泥潭,犹如哪困兽之斗,还请陛下为百姓所及,赈灾才是。” “敢问汉王,您不会打算征集大军去洒水吧?呵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