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本将军也玩了个寂寞? (第2/2页)
草原上的灾年意味着什么? 韩延年心中是一清二楚的。 自己手下虽然只有两万二千人的汉军,可新军的战斗力已经展现出来了。 而且乌孙本身也不是好惹的,虽然曾经匈奴人战胜了乌孙,将乌孙从远东地区赶到了这里。 但是乌孙养精蓄锐这么多年,俨然已经成为了西域地区新的霸主之一。 之前匈奴和乌孙之间也不是没有过交手的记录,如果是汉匈战争之前的匈奴,的确有碾压乌孙的实力。 但是现在,双方之间的交手却互有胜负。 也就是说,除非是真的走投无路了,否则匈奴是不会轻易的跟乌孙开战的。 再加上自己驻扎在乌孙,形同于直接将乌孙的防御力量增加了一个等级,匈奴人就更不敢来找乌孙的麻烦了。 而灾年之后,匈奴必定损失惨重,所以按照以往的规律,又必须要通过掠夺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可能要不了几十年的时间,根本就不用外界去干扰,匈奴自己就撑不下去了。 虽然很残酷,但这就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则。 “那像这种天气,有大规模动兵的先例吗?”韩延年眉头紧皱着问道。 “应该没有吧?”刘细君也有些不太确定。 自己来乌孙的时间也不长,平日里也很少关注这些事情,连自己来这几年的事情都不想去关注,那就更不要说以前的事情了。 不过不知道归不知道,刘细君还是很愿意贡献一下自己的力量的。 虽然她也不知道有没有用,但不管有用没用,起码自己能找个娘家人聊天了。 至于会不会影响到韩延年的军务,刘细君觉得应该是不会的,首先韩延年驻扎在这里也没什么事情可以做的,其次他们聊的也是跟军事相关的。 想到这里,刘细君便继续开口道:“草原上的冬天可不是想动兵就能动兵的,外面看似白茫茫的一片,可那积雪下面是什么却没人知道,有时候看着很正常,跟周围也没什么区别,可走上去的时候就会发生危险了。” “在我的记忆中,冬天的时候乌孙好像跟各部之间的联络也都中断了,基本上没有见过各部的人过来,也没见过赤谷城里派人出去,大家都是各自待在家中干着各自的事情。” “原来如此……”韩延年缓缓的点了点头,对他来说,这可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 连骑兵在冬天这种环境下机动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不要说那些赶着牛羊的牲畜了。 地面上积雪的深度都已经超过了羊本身的高度,让那些牲畜在这种环境下行动,那还真是有些强羊所难了。 也别说能不能走到目的地,就是在途中不被冻死那都要谢天谢地的了。 冬天的牧民们都是怎么干的? 不仅要为自己搭建结实的帐篷,也要为牲畜搭建一个结实的庇护所,一般就是棍子撑在地上,四周和顶部用干草掩盖起来,起码能够一定程度上的起到保温的效果。 但这种建议的庇护所最怕的就是长时间下雪,一旦雪下的太大,将庇护所给压塌了,那基本上这一圈的牲畜都要完蛋了。 它们甚至等不及你去将它们救出来就会被迅速的冻死,零下几十度的极寒气温可不是闹着玩的。 了解到这些之后,韩延年也渐渐的放弃了自己那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原本还想着看能不能利用自己故意露出来的缺点来迷惑一下匈奴人,趁着冬天汉军战斗力可以不提的虚弱阶段把匈奴主力给引过来呢。 结果现在看这事儿好像很不靠谱,动都动弹不了,更不要说打仗了。 当然,不仅仅只是匈奴人,汉人倒是可以动弹,但是他们想要动弹的代价也同样不低。 毕竟队伍中是有几十台半履带式工程车的,前面可是安装了一个铲斗用于清障的。 最近韩延年就让清障车在营地里面来回晃了几圈,别的不说,清理积雪的效果还是很强悍的。 主动出击? 好像更不靠谱啊。 游牧民族想要保证自己能渡过这个冬天,就必须要化整为零,一个地方最多也就只能有两三家相互作为照应,绝不可能有更多的人存在一个地点。 因为牧草不够,人越多,分到的牧草就越少,牧草越少,牲畜被饿死的概率就越大。 所以几万人费老鼻子劲儿的北上杀过去,结果一路上到处都是零零散散的牧民? 那点战果还不够一路上烧的煤钱呢…… “将军,营外有人求见,说是有重要军情汇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