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五六 《风满楼 三》 (第2/2页)
真叫钱氏觉得有些意外。但她此时多少也猜到了邓宣的一些想法,于是便接着他的话头道:“邓宣,你虽然代掌兵部,但朔州首战之失却并非是你的过错,你且起来吧。” “谢太后,臣既代管兵部诸事,即便有孙刺史前线督军,亦有失察职责,若是臣提前命令不得擅动先手,便无损兵折将之事了。” 眼见二人一唱一和,竟是直接谈论起了朔州战事,方悼被晾在一旁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了。他本是个遇强则强的人,这么多年就算跟唐王都不止一次当众辩理,但今天钱太后居然在他发起叛逆弹劾之后,就简简单单地用一声敲磬便把他打发了,这“以柔克刚”的法子还真叫他一时间无所适从。但这样几近被“轻视”的滋味,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他可是从未尝过,因此把心一横,向前猛地跨步,跪在了邓宣身前,冲着玉阶之上高声奏道:“太后!西北军事固重,但千里之遥何急一时?反贼已在殿上,怎可熟视无睹?” 纵使方悼的威名在那摆着,可这几近质问的语气,也是叫人听了心惊。庞敬等人深知钱氏厉害,到了此时都知道今天这位方老夫子不会有善终了,当然不会加以阻拦。而邓宣跪在他的身后也是暗自扼腕,心道自己方才那一招先发卸力全然浪费了,到底还是对方悼的性如烈火低估了半筹。 眼见方悼偏要做这个出头鸟,此刻殿中最高兴的其实正是那被他弹劾的两人。钱无咎知道今日自己被堂妹冒着大不韪召进金殿就是来立威的,因此越到这剑拔弩张的关口上,便越是得显出气势来,因此在大将军的位子上把腰板挺得更直了,而且自始至终连看都没看方悼一眼,就像是完全没有听见赋予自己的那些可怕罪名。 而他身后的宗朝兴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不仅继承了其父的一表人才,更是加倍地遗传了宗度那副狐假虎威的嘴脸。在今日入朝之前他曾经胆怯地问过钱无咎一个问题:若是今日堂而皇之地登殿,结果被太子一党群起而攻之,该如何是好?回应他的则是钱无咎的一声冷笑,和一句:“敢杀你我的人死在朔阳了。”因此宗朝兴自从登殿以来,神情便出奇地倨傲,若不是人们知其身份,都得以为钱无咎才是他的跟班。甚至连宗度几次想要与儿子交换眼神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宗朝兴那“一视同仁”的鄙夷目光。 朝堂中再次陷入了针落可闻的寂静,足有二十息过去,阶上传来了钱氏幽幽的一声叹息,接着冰冷的声音便传了下来:“方悼,你虽身为御史,直言肃谏是你的本职。但今日你屡次三番出言不逊,却是有些得寸进尺了。” “得寸进尺”这四个字被钱氏说得很慢,虽然没有加上重音,但任谁都是听出了她这每个字都饱含杀意。而方悼因为跪得最靠前,此时身子更是有些发僵,但他知道开弓已无回头箭,便挺直腰板,想要再次开口争辩。但他还未开口,只听钱氏的声音再次传下:“你是三十年的老臣了,看在先王的情面上,我就先给你讲讲道理。” 方悼的身子松懈了些,脊背稍显出了老人的疲态,他知道自己今日的这些举动确实有些越界了,如果往日里换做别人如此行为,他也早就抓住机会,弹劾其御前失仪及言语大不敬之罪。因此听到钱氏又是“三十年”,又是抬出“先王”的话,便有些语塞了。 “今日是我大唐的难日。”钱氏的声音中带着悲意,接着顿了顿似乎是在克制情绪,接着又恢复了平淡的语气道:“朔州刺史孙维发来邸报,确认了淳儿已经罹难的事实。且在灵柩即将返京之时,白大将军遭贼人暗算,业已在弥留之际了。” 昨夜的谣言已经遍布全城了,可即便这样,在场的大部分人还是认为那不过是孙维为了配合钱太后的行动搞出的烟雾弹,他那个出身谁不知道,这时候搞点前线的不利军情来烘托太子难堪大位的气氛简直可以说是份内事。但此时在大朝之上,由钱氏亲口说出来这两个消息,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人们都明白,这就等于是在公开宣布下一任唐王就是赵谨了。 在一片倒吸冷气中,钱氏接着说道:“除了兵部诋报外,我这里还有一封孙维的密报,是命心腹扮作商贾递送入京的,众卿家可知为何要费如此周章?”说到这里,钱氏短促地停顿了一下,却不待任何人回话,主动拔高了声调,“那是因为刺杀白大将军者乃是明月楼中两位明月使!他们得手之后未及远遁便被当场击杀。经孙维调查,导致太子薨逝的朔阳火灾亦是另外数位明月使所为,且作案之人已经被杀人灭口,证据确凿,尸首亦已寻回。” 群臣比方才更安静了,只不过这次不论是哪一方,都是被钱氏的话给惊到了,而且在对视中,他们发现对手的眼中是同样的震惊,这也使得此事显得更加真实不虚了。 帘后的钱氏似乎很满意此时的效果,竟是发出了一声冷笑,紧接着再次开口,说出了更加骇人的话:“此番大案的幕后指使者与灭口之人你们也都认识,就是那位副指挥使伍大人,自太子遭难之后,不论是宫里还是明月楼本部,都再无一人能联系上他了。” 听到钱氏说杀害太子与白化延的凶手是伍里安,邓宣的脑子里顿时嗡的一声,差点就当场摔倒。作为兵部中枢长官,他平素与伍里安因为军情机要的缘故可说是来往不少。可精熟谋略的他对于此人却是一直摸不透,虽说古语云“兵者,诡道也”,但伍里安的行事作风与狡诈残忍的性格已经完全超出了常人的范畴,虽说数月以来他的确是用行动表达了对太子的忠心,可如今看来,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华三鹤是两朝老臣,对王室的忠诚无可置疑,如今看来,他在二月的失踪,恐怕也与此人脱不去干系。那封所谓留下的书信,应该也是伍里安指使人伪造的。”钱氏越说越起劲,明显是要把一切相关的黑锅全都一次性扣在伍里安头上。在她看来,此人先在东宫舍命阻止了辛百复对赵淳的必杀一击,而后又在西郊掺和进了辛百复对白化延和齐太行的袭杀,间接导致了齐太行和辛百复的同归于尽,而赵淳和白化延却幸免于难。再有就是近来在朔州发生的这些事情,八个效忠钱氏的明月使全死了,唯独他伍里安又消失了。这桩桩件件简直叫钱氏把牙根都要咬碎了,若不是伍里安次次坏事,自己的儿子何苦几个月了还只能垂涎王位而不可得? “至于天玄大劫,众卿家当日之疑问,今日或可解矣。”钱氏说罢,长叹一声,将手中的小磬杵当啷一声丢在了磬盆中。 即使是方悼,此时也被这一连串突如其来的重磅消息给砸的有些发懵,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之前的盘算,他的思路已经全然僵住,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而他这样的表现也不是孤独的,乌泱泱上百朝臣几乎全是与他同样的神情。 “即日起,全境作相通缉逆贼伍里安,明月楼暂交刑部代管。”趁着众人惊愕的空当,钱氏极快地下了一道接一道命令,“宗度。” “臣、臣在。” “命你即刻内审明月楼,凡与伍贼往从过密者即刻拿办严查,宁可错抓一千,不准放过一个!” “是!” “庞敬!” “在。” “即日起,吏部会同御史台、大理寺,自武成十年后,凡由伍里安经手之要案,清查重审!” “是” “邓宣!” “臣在。” “发兵部行文,命襄武军回师天玄,虎贲旅原地驻防,后勤诸事交由朔州府衙代管。朔州全境严备秦军进犯,无朝廷军令不可擅自出击。” “……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